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读书心得 >

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

时间: 小龙 读书心得

虽然都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可仍然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欢迎您的一个借鉴,希望您可以喜欢。

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篇1】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跟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

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跟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

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急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这就是我的童年读后感: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碰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的读后感: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篇2】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童年》中阿廖沙的形象就是这一代新人的代表。“无疑,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出善良――富有人性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对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苏醒这一不可摧毁的希望。”整个作品虽然写的是痛苦的过去,却洋溢着明快的乐观主义精神。

高尔基三岁失父,他的母亲将他寄养在他的外祖父家。外祖父的家业逐渐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侵占阿廖沙妈妈的嫁妆,接二连三的争吵、斗殴。由于家业日渐 减少,外祖父的脾气越加暴躁。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将白桌布一角放到了装满蓝靛的桶里,结果被外祖父打的失去知觉。阿廖沙的母亲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 了阿廖沙独自一人离家出走了。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地爱他,可是他的外祖父却不爱人、爱惩罚人、爱打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母亲在一天的早晨突然回来了,开始教阿廖沙写字,但是没有过多久阿廖沙的妈妈就和阿廖沙产生了矛盾,再次离家出走。在出走的这段日子里, 阿廖沙的妈妈和别人结了婚,但婚后的生活并不好,他的丈夫老打她。由于和后父不和,高尔基再次回到了他外祖父家,可是他的外祖父已经破产,高尔基只好出去 跟其他小朋友去捡破烂维持生活。同时,他也受到了别人的同情,让他读完了小学三年级,正在这时,他的母亲已经病逝,高尔基回到家将他母亲的尸体埋葬。

他回到了他外祖父家,外祖父对他说:“去,去,到人间去吧……”于是,高尔基便走入了人间,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篇3】

读书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因为书可以给你带快乐,感动甚至愤怒书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会使人着迷,古代中有许多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匡衡,他的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但是,他家隔壁是个富贵人家,于是,他便把墙钻了个小孔,借着隔壁家的灯光去看书。孙康,他白天可以看书,可是一到晚上,他把头伸出窗外,发现地上白茫茫的一片雪,大雪折射出光线来,他就冒着寒冷借雪光看书。

书籍就像一位良师,一次次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曾经有人说过;“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觉得读书就是一次旅行我漫步于塞外大漠中,看着王维点燃的那一柱烟笔直入天。在看《巴黎圣母院》,如同我亲眼看到卡西莫多攀上高高的钟楼,在晨曦中敲响嘹亮的钟声,好像目睹漂亮的艾丝美拉达被一帮坏人拐走,受尽苦难,终于母亲相认。

生命的形式不仅满足于平实的土地上默默地虚度时光,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提高自身灵魂的高尚情操,我思故我在,只有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领略书中的奥秘,在不知高深的湖水中弥漫,从而达到另一种生命的诞生,也正是这样灵魂才能从生世中挣脱出来,在书中我总能找到那种使人大脑,灵肉的放松,是一种从未有的宁静,在书中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懂得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书的王国里,没有人会阻挡你遨游的脚步。

不同的书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书让我领略风云变化,让我看透人间的喜怒哀乐,让我领悟人生的哲理,徜徉书海中,书中也有一个“我”,品味书墨幽香。

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篇4】

在暑假里,我看了很多本书,有《经典杂文》、《中外神话故事》、《昆虫记》……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昆虫记》这本书。

《昆虫记》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这一本书是著名的法布尔写的,鲁迅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昆虫记有很多篇,我觉得最好的是《蜜蜂》这一篇,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蜜蜂》这一篇文章叙述了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不相信,自己就试一试。有一天,他捉了二十只蜜蜂,叫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法布尔把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两里半路,最后打开纸袋,放它们飞出来,看有没有蜜蜂会飞回来。为了区分飞到屋檐下的蜜蜂是法布尔放出的,于是他在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放走蜜蜂的时候,吹起了微风,它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发面,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在回家的路上,法布尔想象它们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找不到回家的路。没想到法布尔刚跨过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原来法布尔的蜜蜂飞回来了。一共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空中吹着逆向的微风,沿途是一些陌生景物,但它们还是飞回来了。读了这个故事,我也像法布尔一样喜欢上这些聪明的小蜜蜂。

读了这本《昆虫记》,我明白了一定要认真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法布尔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正因为他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做试验。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读课外书的心得笔记【篇5】

近期,读了余秋雨老师的《北大授课》。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收获,两点启示。

一个收获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来就很少涉猎历史方面的知识,更不要说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中华文化史。通过阅读《北大授课》,使我头脑中这块不毛之地长出了一根草芽。

两点启示:一是余秋雨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学习。授课之所以成功,尽管有余秋雨老师超雄厚的实力和优秀的学生以及授课内容等特殊原因,我觉得授课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余秋雨老师总是先提出一些与授课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以学生为主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再纠偏、总结、提升。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和学生形成课上的良好互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针对性地纠偏,再总结、提升,更能有效调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种授课的方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看,暗合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我认为,我们的老师应该找到《北大授课》的录像片看看从形式上学习教法,再认真研究一下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从认识上转变观念。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变化,教学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余秋雨老师对中华文化历史、文化事件价值的独立判断。余秋雨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前提,一是对中华文化的广泛研究和相关文化事件的深入考证,二是多维度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和冲破束缚的勇气。作为教师,我从中领悟到了专业成长的方法。

2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