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十篇,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孝、悌、信、仁爱等诸多德行,为何要首孝?
每个人都是弟子,都有父母兄弟,自出生至老父母给与的恩德最重,不但赐予我们生命,而且将我们抚养成人,引我们识万物,教我们知善德。孝是弟子的本分,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
《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悖德也。”百善孝为先,只有先有了孝的德行,我们才能谈其它诸善。
现在很多人认为孝是只要让父母好吃好穿就算尽孝。其实大不然。《论语》里说:养牛马也是养,没有恭敬心,又有何分别呢?所以更重要的是对父母要有恭敬心,物质在其次。除了恭敬心还应该做到让父母安心,《弟子规》曰:“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说的就是要让父母安心。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如若我们忽略了,那么就会让父母徒添很多烦恼和心力。所以着孝,我们应该时时反思,时时以心换心,处处从父母的角度思度,从小处顾及,才能很好的做到。
昔者有江西高官胡长清贪污判刑,有人说胡长清虽贪,却是孝子,对其父可谓无微不至。殊不知《孝经》尝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弟子规》也云:“德有伤,贻亲羞。”此谓之大不孝。可见,我们应该摆正孝的观念,知道孝不仅体现在与父母的相处之中,更体现于自己的人品德行中。
我自己每在读《弟子规》时总感愧疚。孝。自己是否尽心做到?是否以对父母的恭敬心而对天下父母长辈?是否努力上进完善自己的德志?是否处处恪守自己言行,不让父母蒙羞?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孝,须用一生的精力去做才算完善。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2】
当我第一次翻开《弟子规》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飘着淡淡的书香;内容,是如此丰富,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是它,让我懂得了:人,原来是这样做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首悦耳动听的三字歌谣,就是《弟子规》。“入则孝”这一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出则悌”、“谨而信”叙述了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泛爱众”、“亲仁”进一步讲述了如何为人处世;“余力学文”叙述了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读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句的时候,我思绪万千。现在,很多人都把钱看做第一位,甚至为了钱,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来谋取财物。我感到这样很可笑:钱算什么?它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罢了。
把钱过分地看重,自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仇恨、误会……“要是听到别人指出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的表扬就高兴,那么,对自己有害的人就会来到,对自己有益的人就会离去。”是啊!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些爱听别人赞美的人,他们往往不知道,这正是一个败笔。对自己有害的人会逐渐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处会越来越多。《弟子规》,教会了我诸多的人生道理还有礼仪规范,以及学习的技巧。拥有一本《弟子规》,就如同有了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让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无穷。《弟子规》,你散发的那淡淡的书香,将会陪伴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畅行!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3】
祖国的经典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更是受到很多家长的最爱。而我无论是平时听到还是网上看到最多还是说《弟子规》这本书,以前只是看到别人写的怎么好,却从来没有走进过,有一种过河找桥的感觉。可是通过我和孩子诵读,从中真的是受益匪浅,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我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心灵也从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当时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依据《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列举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是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养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以“六字美文”著称,它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声声朗读、自然记忆的过程中让孩子受到渗透性的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的孩子做事总爱磨蹭,什么事说了好几遍,虽然嘴上不停地应着,但并没有行动,自从背了《弟子规》后,两孩子总是相互督促。每当有一个人听了父母让做事后,却没有行动,总会有一个人不由自主地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因为我在和他们一起诵读的时候,就告诉孩子这两句话意思是说:父母呼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地拖延;父母有事要自己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能故意偷懒。在这种句子的影响下,孩子慢慢地就改掉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对于孩子吃饭只吃青菜不受吃肉这种现象,虽然原来也没有少给孩子讲道理,但我总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也只是每次强调去吃,而在《弟子规》中就这样写道: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也就是说平时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挑三拣四,每餐的进食量适时适量,不要暴饮暴食。当孩子明白了这些基本的道理后,每当孩子再去挑食时,或者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不好吃的就不吃或者少吃。我就会和孩子就一起回顾书中的经典名句,用这些经典名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就更有说服力。
一本经典,我和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和孩子一起诵读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高着自己修养和学识。而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大人的讲解下,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停地检验,哪些地方合适?哪些地方不合适?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努力?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弟子规》中的句子短小精悍,句句中蕴含着生活的真谛,让我和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精神的洗礼。特别是在每一个小短篇之后,都附有一个小故事,更是有助于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原文的内容。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的言行就是孩子效仿的榜样。在教学中我总会让学生签午休条、作业条、背书条等,有的学生明明不会背书,而条子上却签的却是会背,家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学不受老师的批评,可是一旦老师一检查,一些学生却是不会,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但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反而助长了一部分学生坏习惯的养成。于是我总会引用这本书中古代一个故事《曾子杀猪》来教育。这个故事是说曾子为了一句戏言把家里的猪杀了,给家里的小孩上一堂要守信的课。那典故是说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肉。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对孩子失信,家中的猪虽然保住了,但却会在孩子的纯洁心灵上留下不守诚信的阴影。曾子不但以诚信的思想严于律而且还以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下一代。我们做家长的人,应该好好地向这位古人学习。
一本《弟子规》教育两代人,最重要是的孩子在诵读的过程,结合自身的实际做法,找到努力的方向。正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也许这才是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魅力所在。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当我翻开《弟子规》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中国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珍宝:《大学》、《中庸》、《论语》……早已闻名遐迩。《弟子规》虽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却给我很多启示,也是我最感兴趣,感悟最深的一本书。《弟子规》,顾名思义,是孔子平时用来约束他的弟子们的一些规定,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前者比后者更加全面、细致。《弟子规》在大到一个人的思想,小到一个人如何走路说话,都有一个详细的规范。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话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意思是说:当长辈站着时,你不能坐着,长辈坐着时,让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刚好听到为宜。长辈让你进去时,你得快一点,让你出去时,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长辈问你话时,你要站起来回答,并且眼睛要看着他。孔子如此教育自己的学生,一定是别有用意,他要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这也是报答长辈的最好的方法。并且走上社会后也会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
而现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天天要家人围着转,只知道自己过得舒服,为所欲为,尊敬长辈又何从谈起,长大以后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会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读读《弟子规》,它简单易懂,其中又蕴含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实用的书藉。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5】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弟子规》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的规则,好的心态。一日三餐、起床睡觉、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则有秩序。
此章告诉我们应珍惜时间,仪表堂堂,摆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好好饮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本做事准则。
做事更应该谦虚谨慎,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以前我总是做事冲动,上了初中,我们学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控制并驾驭情绪。读了《弟子规》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在忙乱中我们可能一时昏头而做错了它。
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应有规律的安排时间,不糟践时间,珍惜一分一秒去学习,一心一意地对待它。因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做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我会忘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训,站就要像军训时一样,腰挺直手放裤线,头成严肃状。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严格地照着弟子规去做!
草儿的绿意匆匆是因为有大树的陪伴,白云的婀娜多姿是因为有蓝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有您的陪伴——好的习惯。感谢您!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6】
学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当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药汤,我们应该先尝一尝。还要不分昼夜的在病床旁服侍兵种的父母,一刻也不能离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明确的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的同意。倘若不征求别人的意见就去使用别人的物品,这样的行为就是偷窃。借用别人的东西,用完了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急需,再次借用的话就不难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对于读书来说这三点都很重要。当然,《弟子规》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加入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来,让我们把经典传承下去。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7】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全校师生进行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圣人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处处呈现出学习、诵读、力行《弟子规》的情景。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8】
学校最近早读流行读《弟子规》了,(还好比读语文中的文言文好一点,个人观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就这样,学校早读《弟子规》就开始了。
《弟子规》这本书字不算太多,三个字组成的一个句合成的一段话,总七篇。但也是这七篇确包含了人类的自我修行。所以《弟子规》相当与一本《禅理》。
我们现在是90后的孩子,每一个人或许都有大或小的个性。但是以我们现在的素质想要在进步是很困难的。现代社会只会一味向前,抱着跌倒了爬起来的精神一味向前,确不在跌倒了的时候看看脚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跌倒。
现代人了,我也并不想人类一味模仿《弟子规》中的所作所为毕竟我们是现代人了,古中国的一些文化风俗已经在这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次我觉得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教育小孩子和和成年人是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做为古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是不应该抛弃的。其次时代在更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对古人的传统认知时也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
但是其中所所讲的确实我们应该需要学习一下。
《弟子规》中包含了包括孝、悌、礼、仁、忠等一些人在处事,相处时的礼仪。
《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我呢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与这几句话完全相反的。父母教我我都是回答待会马上然后过了十几分钟在去履行十几分钟前的事情,然后到了楼下不免会又先争吵,但是我就用个个理由来推脱,接下来就不免会又家庭大战。但是我如果学习一下《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话,应该可以减少很多的“流血事件”。如果我换位思考的话如果我是父母他们是孩子的话,我就会想把他(她)生下来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以前中国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和古人相比我们现代人的品行(不知道用倒退还是落后姑且用倒退把)倒退的太多太多了,我想这个也是中国比不上其他国家的原因。
理,为人处世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那么在职场中学习中就可以避免个人素质很大的不足。
在人与人相处中我们懂谦让,不能骄傲自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人不可有傲慢之心,这一点应该模仿《鸿门宴》中的刘邦,刘邦应自己的谦卑而获得了项羽的信任。而项羽确因为自己的傲慢在 鸿门宴中放走了最后杀死自己的敌人。他们两个就是谦卑与傲慢的形象。
人生在世要又自己的人生目标,任何活的有意义,应该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让你明白有先东西确实需要我们去?I卫,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我们保留找到自己真正要力行下去的。希望你们可以做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学习,你才能学得好。 我记得《弟子规》后面有这样的一句话至要“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我觉得他是颠倒了的应该是“至乐莫若读书,至善莫如教子”。读太多的书只会让你变的更呆,没有记法的死记硬背,没有理解的读只会物得其反。教子是以你们父母的智慧来教育孩子,也可以说就是前人的智慧来教育后人。常常人们说的,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来弥补我们的“缺陷”,防止后人在前人失败的地方继续犯错也就是说“我”不会在一个地方犯两次错。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不过想要中国人口素质提高一本小小的《弟子规》还是没用的。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9】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弟子规家长阅读心得【篇10】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