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读书心得 >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

时间: 新华 读书心得

心得要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包括思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可以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自己的感悟和收获。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局限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方面,其实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还必须要注重“读”的训练。因为,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阅读教学中由学生读中理解语言的有效方法。

一、尝试性朗读 尝试性朗读一般在刚接触课文时进行,很多学生阅读文章,往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这样,就要注意教给学生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1、 学会寻找关键词语。 学会寻找关键语句,是一种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教师提问:课文从哪几件事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开始,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概括。教师提示说:你们能否从课文中找出能揭示问题的关键词语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很快把答案找出来。课文主要从学生为老师“采药”和“捉鱼”两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爱老师的特点。

2、 学会寻找中心语句。 中心语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点题作用,有的起总结作用。学会寻找中心语句,也是一种摄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学生们带着问题,很快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的语句信息。 在阅读中学会寻找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有利于增强学生摄取、筛选信息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二、理解性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要轻易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要动辄就要“朗读”让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象征性地让学生读一读,使“读书”通常成为一堂课的补白。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边思边议,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课文感情。如学《明天更辉煌》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位,我把这一课,进行三次导读:第一遍指名读,让学生注意速度和重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教师范读,让学生知道注意适当的停顿,能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时能加深理解具体语句的意思;第三遍学生轻声读,品味文章的意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通过朗读加深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只有把握文章主体意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情。

三、感受性朗读。 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指导学生进行感受性朗读时,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时,可以作示范朗读,要诱导学生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课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结合文中插图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图画美,让学生在边看边读边想中,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再有感情地引导学生朗读,这样会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读。 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学生学习课文,不是靠教师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品味,加上教师讲解、点拔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仍要继承这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让学生进行品味性朗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品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领悟课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当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这又陷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我们强调要“熟读”的同时还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读”,更重“自悟”、“精思”,重视在熟读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或是思想内容,或是写作技巧,或是语言运用,或是艺术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正确地加以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品味感悟中对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更高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是阅读的精品和典范,语言风格各异,思想内容丰富,表现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读”的训练,恰当地指导学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从书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2

随着信息化世界的发展,在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书信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现在是视频聊天的时代,可是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见得比旧时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机械的文字冷冰冰的,缺少了书信中书写人手下那浓浓的情感,与淡淡的书香。

早闻傅雷的育子之道,而当这次读完《傅雷家书》,心中不免还是荡起一层涟漪,每一封书信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与深深关爱。怀揣一份感动,心系一丝景仰,读完静坐回忆,感触最深的就是傅雷对儿子那真挚充满期待的爱……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的学者,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育有一子一女。《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孩子的信,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由于在傅聪幼年时傅雷先生对他的教育过于严格,导致父子二人关系并不亲密。面对这样的父子关系,傅雷先生在通信伊始就对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并且在以后的信中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不适当的地方,并感叹儿子能够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收藏了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共计两百余封的`信件,字里行间渗透的是傅雷夫妻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对儿子成长进步的欣慰,他告诫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境不气馁,获嘉奖不骄纵;要有尊严,有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另外在日常生活注重劳逸结合,对待感情需谨慎不要过早投入,他认为傅聪应以事业为重,如此细致与全面的关心,阅读之后我不禁被傅雷的精神深深感动,感动的是傅雷不仅在学术上的成绩令人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傅雷对子女那种细致的,体贴入微的爱,这是一种将毕生心血全部寄托的根深蒂固的爱。

很多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一种天性,但傅雷对儿子傅聪与女儿傅敏的爱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这源于傅雷对子女特有的教育和关爱方式,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简单的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从《傅雷家书》中也可以看出,在儿子的成长途中,傅雷采取的更多的是严格的管教,有时甚至有点不近人情,这一点在少年傅聪的成长过程中尤为明显,显然这无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特别是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上的大势所趋,人们都把孩子捧在手掌心,疼到心坎里,舍不得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但细细品味,傅雷的这种教育使得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为其成为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而又有力的基础。

纵观《傅雷家书》,它是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真实的感情,平易亲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因为这样的一种真实,在读完之后,这本书中的诸多细节仍然令我回味,这本书里烘托的情感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通俗的语句,字里行间将傅雷的爱子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段话写于傅聪刚出国不久,对于一直在身旁的儿子,傅雷感慨颇深,既有对儿子成长的欣慰,也有对儿子目前生活的关心与寄托。作为父亲,傅雷希望自己培育的儿子能够成人成才,而今也已经实现,但是孩子刚离开,不舍之情还是溢于言表,孩子出国是为了热衷的钢琴事业,这一点却又是傅雷一直希望的结果,这其中夹杂的对子女的复杂情感怎能不让人动容?儿子不在身边,感觉失去了好多,感触也多了好多,这些回忆让我们也清晰的理解傅雷“爱恨交织”的爱……

《傅雷家书》更像是一部人生纪录片,记录的是一段浓浓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诱,从中感受他那高尚而又正直的灵魂,傅雷不仅仅是在给他的孩子指引方向,更是在给刚刚起步的中华民族指引方向,他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的历史,那个年代中华民族的父辈对子女和国家的情感,他的思想成熟不失稳重,理性评价社会的同时,带来很多自己生活的独特见解,印象深刻的是这其中还包括与儿子谈马哲中悟出的诸多人生哲理,现实而又客观,真实中蕴含对儿子的深深关切,和对这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眷恋。

而从《傅雷家书》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心中有种说不上的酸楚。父母们一辈子的操劳,为了谁?他们虽然无法像傅雷那样与自己的子女沟通,可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传达他们的关爱,半百的年纪,渐渐花白的头发,爬上眼角的皱纹,长满老茧的双手,还有那双时时充满期盼的眼睛,几十年如一日,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爱呵护着我们,面对我们的不解与叛逆,他们又偷偷的流过多少泪水,但还是坚强的给予理解,微笑相对,其实他们的唠叨和教诲是对我们最最深切爱的诠释,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他们的爱,感恩他们的付出,用我们的努力和成绩让他们感觉到欣慰,最后感谢全天下父母毕生的操劳!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3

我认真研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始终在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作者写这本书要告诉我们什么;二是那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留给我们什么;三是无数先辈为实现辉煌不惜鲜血和生命,他们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信仰”。

在《辞海》中,“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作为人类历史由来已久的命题,代表人们在追求真理、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同时,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一种认知和确信,既是人们在不断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中,对原初状态的一种看法,也是人们处理自身与外界关系的先验的方法论。人们由于其共同的信仰与共同的物质生活基础,最终由简单的联系构成有机的组织,人们在这个组织里承认和遵循的内心思维方式就显现了信仰的基本特点,即内心的绝对确信。我个人理解,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价值追求,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坚守。今天我想从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司法工作者、一位普通民众三个层面谈谈信仰。

首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信仰”追求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坚守。信仰是共产党员在奉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中的一种理性认可与坚决的行动维护的表现,是集中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无数党员的先进经验的精神成果。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深处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还是抵抗侵略者的疯狂扫荡,无论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还是经历改革开放的艰难求索,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是一贯的追求,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目标不同,表述方式不同,但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都是一致的。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前人栽了树,后人不能只是乘凉,还得剪枝浇水,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几乎每年的7月1日,我们都会重温入党誓词,相信我们举起右拳,高声宣誓的那一刻,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是有所触动的。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能丢,虽然没有枪林弹雨需要我们去拼杀,但有眼前实实在在的本职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选择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我们当初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党的“信仰”就是分内之事、职责所在。

其次,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信仰”追求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对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守。我们全社会正在努力建设法治国家。而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全社会是否能够保持对法律的信任、尊重直至信仰。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任和尊重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人们对于某个人的信任与尊重也不是与生俱来一样。人们对于某个人信任和尊重的建立,取决于这个人一以贯之地保持公正与诚实,不欺骗他人,并且能够使别人在他这里获得帮助。其实对法律而言,道理也是如此。而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形成之后,又经过时间的积淀,就会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上升成为信仰。当法律成为一个国度普遍的信仰,法治社会就不期而至。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们必须有对法律的崇敬和信任,有对实现法治国家的追求。我想,这种信仰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同。职业认同感会影响我们对待工作的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它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工作目标的心理基础。有些人工作虽然非常辛苦,却乐在其中,原因就是他喜欢这个职业,有着强烈的职业兴趣和很高的职业认同。工作以来的经历,我感受到,公诉战线的人在一起格外亲近,话语不断,一提到疑难复杂案件就神经敏感,总要探讨或争辩一番,原因我想就是由于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一种公诉特有的职业特点和工作习惯,养成一种公诉特有的气质和态度。大家常说,全国公诉是一家,公诉战线的同志像兄弟,如姐妹,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国家公诉人”。到基层调研,常听人讲,公诉工作虽然辛苦,待遇不高,压力大,常常发牢骚,甚至想离开,但总有一份牵挂和不舍,这就是一种公诉情结,是对这份职业的认同。

最后,作为社会普通的一员,“信仰”追求的是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坚守。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巨大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共同呈现。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需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达成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好人”,引领社会正能量。可能有人会说,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个体的能量太有限,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记得演员濮存昕曾经拍过一则公益广告,广告里他说:“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想我们每一位坚定做一个好人的“信仰”,其意义就在于此。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4

题记:读罢《苦难辉煌》,掩卷而思,深感皇皇巨著,其间历史之智慧、伟人之雄略、辩证之思索、未来之启迪,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吾之愚钝,难以尽窥,然敢以痴人妄语论其一二,非不知深浅,概因澎湃之心绪,不抒不快。

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曾说过:“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苦难辉煌》一书的价值,并非爱美的鸟儿对绚丽的翅膀自爱自怜,而在于这翅膀曾历经风雨几近折断,最终却在苦难磨砺中涅槃升腾,中间蕴藏了无穷的历史智慧和伟大力量。

还原历史的真实和完整

金一南笔下的那段历史是现代中国最混乱最暴戾的时代,也是最富有革命激情,狂飙突进、英雄辈出的时代。满腔热血的革命先驱、追寻真理的爱国青年、救国图存的仁人志士,如河汉如群星,耀眼夺目。而毛泽东,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在经历了上个世纪被冠以无数尊崇和荣耀的神圣光环之后,一个非神化的伟人形象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书中所描述的毛泽东有血有肉、真实鲜活。他上下求索之初的迷茫与彷徨,投身革命时的青涩与狂放,咽下失败后的苦闷与焦灼,危难压境时的大气与从容,书中皆有触及反映。这,正是还给了历史和后人一个真实完整的毛泽东。

诚如此书对毛泽东的刻画评述,对一位历史人物、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褒贬,必须立足其所处的时代,以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和分析,不歪曲、不遗漏、不唯书、不唯上、不断章取义、不似是而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驱散纷繁复杂的历史迷雾,看清远去模糊的事实真相,从中寻得真理之光,汲取智慧养料。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认知历史的根本目的和追求。

伟大的征程源自伟大的信仰

长征,无疑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一段拥有最多传奇色彩、铭刻最多悲壮记忆的伟大征程。76岁的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带着心脏起搏器跋涉万余公里,完成了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踏访,写成《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话:“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民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诚如斯言,对于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红军战士来说,支撑他们完成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壮举的动力,只能来自于精神层面,那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

红军二十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3件打满补丁的单衣,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不惜以死捍卫自己的信仰。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二连的22名敢死突击队员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匍匐在泸定桥的13根冰冷铁锁上,冒着枪林弹雨,一往无前,用血与火诠释信仰的意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倒下了,倒在了长征的途中,没有目睹胜利会师后的喜悦与欢庆,但他们的壮举,他们的精神,决不会止于金沙江与大渡河,决不会止于四渡赤水,决不会止于雪山之巅、茫茫草原。因为支撑他们的信仰,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强盛。这样的信仰、这样的追求不会因为肉体泯灭而消亡,而是已经内化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凝结于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血脉之间。

历史没有假设亦不相信偶然

拜读书中我党从稚嫩到成熟、从孱弱到强大、从默默无闻到世人瞩目、从几近倾覆到铸就伟业的曲折和艰辛,惊叹这一奇迹的同时不禁浮想:假如当年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假如孙中山没有同意国共合作,假如陈济棠与白崇禧合力围剿红军,假如……那共产党的命运又该如何?那近代中国的命运又该如何?

历史从来没有假设,也不相信偶然。那些把中国共产党数次命悬一线而又转危为安的奇迹归结为命运安排的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个政党。“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里这样唱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苦难走向辉煌,是因为她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义无反顾地背负起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自省完善,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了开拓创新、不懈进取的活力动力。一个政党尚且如此勤勉自励,何况我们作为党员的每一名个体。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形势任重而道远,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任务,这对于我们金融行业从业者来说,既是实现抱负、一展才干的机遇,更是对个人能力素质、意志品质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应当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始终保持开拓前行直面挫折之动力,始终保持情系人民为民谋利之初衷,始终保持志趣高雅洁身自好之情操,以优秀的作风品质、过硬的能力才干胜任岗位职责,履行使命要求,以实际行动、以切实作为,服务国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名党员应尽之力。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5

读《雾都孤儿》有感

读《雾都孤儿》有感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在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为什么要提及他的经历呢?因为了解了他的童年生活后再看这本书,可以发现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的身上有他的很多影子。奥立弗是出生在救贫院中的孤儿,他在救贫院的寄养所里被“养育”了九年,然后被送到一个承办丧事的棺材店里当学徒;他无法忍受这里的不公和虐待,于是历经艰难逃往伦敦,不料却落入贼巢之中。经过一番周折,最后在一些好心人和老绅士的帮助下重新得救并夺回遗产。老绅士收奥立弗为养子并对他施以知识的恩泽……

狄更斯说雾都孤儿的开头几章,是对新济贫法的一瞥,然而这一瞥却是那样的尖锐和深刻。济贫院里的管理人定下了规矩,凡是穷人都应当作出选择,要么在济贫院里按部就班地饿死,要么在院外来个痛快的。于是他们与饮用水公司签下了无限制供水的合同,开始一天三顿给这些贫苦的人供应稀粥,这样的策略果然卓有成效,只消一两个礼拜人们的衣服就开始在他们枯瘦如柴的身体上哗啦啦的飘动起来了,自此济贫院的人数开始减少,就连做棺材的成本都大为下降了。(www.fwsir.Com)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畏惧和痛苦,饥饿和死亡的气氛终日围绕着他们。终于在那天饭后,被抽中的奥利弗拿着自己的碗鼓起勇气对盛粥的人说“我还要”,这个“我还要”不仅仅是他倒霉的被抽中之后被逼而行的,这更是无数个孩子内心强烈的呼喊!然而他却因为这样三个字,被所有的人预言将来必然要上绞架,还要被关禁闭并遭受无情的鞭笞。

小说中那个愚蠢、贪婪、冷酷的教区干事“邦布尔”在英语中已成了骄横小官吏的代名词,并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习性”等词义。邦布尔先生婚后训斥老婆时所说的“哭能够舒张肺部,冲洗面孔,锻炼眼睛,并且平息火气”让人啼笑皆非,也更加展现出了他冷酷自私的形象。他最终被老婆制服,完全丧失了原来的锐气,贪婪的夫妻二人更是因和孟可司的合作而导致自己失去了工作,这无疑是对他们行为的一种惩罚。

小说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形象莫过于“老犹太”费金了,虽然老犹太这个词语似乎有些种族歧视的意味,让我感觉不太舒服。费金培养了好几个男男女女的徒弟,以极微小的代价让他们为自己积攒财富。就连赛克斯这样暴力的强盗他也能让其为己所用,他虽然表面上对其分外畏惧,但却在暗地里一直思索除掉他的方式,他的全部行动都是以利益为目标的。当他被逮捕面临绞刑时,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见重重叠叠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他听到对他罪行的陈述报告,他把恳求的目光转向律师,希望能为他辩护几句……看到铁栏杆上有尖刺,他琢磨着:这很容易折断。从此又想到绞刑架,这时,他听到自己被处绞刑。他只是喃喃地说,自己岁数大了,大了,接着就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了。在这里,狄更斯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客观事物,让我们深入窥探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狄更斯并未像其他作者一样细致刻画人物心理,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现,留给了读者想像的空间。

小说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南希自幼沦落贼窟却天良未泯,但仍然没有摆脱命运的枷锁,成为赛克斯暴怒下的亡魂;赛克斯杀害了忠贞对待自己的妻子,却摆脱不了南希那双眼睛,在逃生时跌落将自己吊死;孟可司对弟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仍然得以平分自己挥霍剩余的财产,终究因为自己缺失的道德走上了死路。这些都是小说现实主义的部分,纵然贼窟之中尚有人性的&39;人,深入了那个泥淖也可能在没有逃出的机会,而往往那些坏事做尽的人也可能迎来生活的馈赠、逍遥法外。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www.fwsir.Com)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妈露丝家。自小就在一个极度混乱的环境下长大的奥利弗丝毫没有受到环境的影响,保持了自己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无疑是小说浪漫主义的部分,情节的可能性简直太低,可是却丝毫不影响我们为奥利弗的苦痛经历叹息。

西方与中国的文化差异从小说中是很明显的,中国人所钦羡的是那种或大智若愚、通晓天机的睿智之士,或英勇无畏、使人闻风丧胆的忠义之士,而西方则更强调一个人心灵的洁净与美好,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能够成为西方不朽的精神巨着的原因。倘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奥利弗,似乎他的身上欠缺一种勇敢的反抗精神,更像一个智谋不足、可怜兮兮的小孩子。从奥利弗的身上我们更加可以看出外貌对个人的重要性,奥利弗正是因为他忧郁、漂亮、白净的面庞而一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虽说是之后他的故事坚定了大家的想法,但是倘若第一眼引起人们的反感,或许他就已经被交付到监狱里了。这样的谈法似乎不过于浪漫,所以就不多说了……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6

读完克拉生教授所著的《阅读的力量》,我有四点感受。

第一、教师要做个读书人。

正如书中所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率先垂范胜过任何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是不大读书的,即使读,也可能是迫于学校的压力,而非心甘情愿。令人欣慰的是,在阅读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加入到快乐阅读的行列中来,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我有时对阅读也是存疑的,甚至当我捧着从图书室借来的书翻看时,心里会生出一种罪恶感:别人都在备课、批改作业,你还在看什么《人民文学》、《清明》、《大众电影》等等,你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你不如实实在在改点作业。于是,我又放下手中的书刊,陷入作业本中。其实,我也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砍柴,我就不敢磨刀了。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大多数老师都不爱读书,就使得这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也使我的内心常常限入“读还是不读”的挣扎中。看完《阅读的力量》,我对“读还是不读”的认识更为明确了爱读书没有错,我要坚持读下去。只有老师真正热爱书本,言谈举止透露出书卷气,孩子们才会在我们的影响带动下,开启他们的快乐阅读之旅。《阅读的力量》中提到了“全垒打”书籍的概念,就是在有过一次愉快的`阅读经历之后,从此爱上阅读。这个概念对于教师阅读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全垒打”书籍,才能让教师真正爱上阅读,把对于电脑、电视和其他事物的兴趣自然转移到书本上,让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须臾不可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值得尝试。

第二、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书中提到,不少教师喜欢做学生“阅读品位的守护者”,我也是这样,而且自认为没错,现在看来这也是有问题的。我到现在都是这样,一看到学生看漫画,看一些浅显的书籍,就觉得生气,六年级的孩子了还在读这么“小儿科”的书,能有什么长进?在读完《阅读的力量》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偏狭,为什么不能读漫画书?为什么不能读青少年浪漫文学?为什么不能迷恋校园小说?为什么我要以自己的阅读爱好代替他们的?回想少年时期,是谁整夜整夜不睡觉看琼瑶、岑凯伦的小说,并幻想自己是书中的主角?是谁对武侠小说爱不释手,一本一本看个没完?我因此误入歧途或是荒废学业了吗?我是不是过于强调读书的意义而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趣味性?我过于相信自己的阅读品味了,以为自己喜欢的一定是好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塞给孩子。现在我知道了,漫画书也好,校园小说也好,其他什么书也好,只要在健康可读的范围内,让孩子读好了,我们再不能做越俎代庖的蠢事了。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当我们推荐读物给学生的时候,是带有我们的喜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孩子,局限孩子的阅读视野,所以在慎重推荐读物之外,一定要允许孩子自主选择读物,使他们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开阔。

第三、教师要摒弃功利性的阅读。

阅读真的是有力量的。当我烦恼的时候,书是最好的朋友,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舒缓了心情;当我浮躁的时候,书是最好的导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当我孤独的时候,书是最佳的伴侣,让我感到生活格外充实。我爱书,但我知道书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爱读书,语文成绩就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种情况,孩子很爱看书,可是错别字还是挺多,文章写得也不怎么好,套用书上的话。阅读与语文能力之间的正相关在他身上没有体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不能急,也许孩子读的时间还不够长,也许读的还比较浅,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孩子正在路上,步履蹒跚,我们只需要投之以赞许的目光,这便够了。至于成绩,暂时忘了他,就算孩子成绩一直没有提高也没关系,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会带着善良的心、博大的胸襟走上宽广的人生路。所以,真正快乐的阅读一定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这也就为什么阅读不需要奖赏的原因。唯有摒弃了功利性的阅读,才能真正拉开快乐阅读的序幕。

第四、教师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教师必须明确,课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道理大家都懂,但落实起来很不容易。所以课堂上就会出现抱着课文不放,一堂课上个三五课时仍意犹未尽的情况,我也不例外。一个有些尴尬的局面就产生了:一方面老师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却不留给孩子阅读的时空,可怜的孩子只好望书兴叹。那么可不可以使教学更加高效,从而节约出时空给孩子阅读呢?当然可以,但需要老师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有高超的水平支撑,否则就没有闪转腾挪的余地。理念是最重要的,我校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读书问题的调查,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没有时间读书,因为作业太多了。这就说明教师的理念转变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当理念明确之后,还需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素养,使课堂教学务实高效起来,把多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希望我从《阅读的力量》中得到“力量”,让这种“力量”感染学生,推动孩子的“越读”。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7

桥梁是公路跨越水系、地质复杂区域,是实现交通贯通,促进商品、能源和人员交换的重要连接性、沟通性和跨越性工程。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进步需要交通加大建设力度来满足发展中的各种交换和流通需要;同时,我国山系发达,以石灰岩为主体的山脉较多,各地大量存在这溶洞,不但给桥梁桩基带来隐患,也为桥梁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这样的现实给桥梁建设企业提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重点问题——如何能有效加强溶洞地区桥梁桩基强度,保障桥梁桩基稳定。静压化学灌浆法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加强溶洞的方法,是提高桥梁桩基稳定性,提升桥梁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是值得技术人员牢固掌握的基本技术。本文根据溶洞地区桥梁桩基施工的经验,对静压化学灌浆法在加固溶洞的施工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准备阶段技术的要点,提供了施工阶段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措施,为同仁运用静压化学灌浆法对桥梁桩基加强施工起到经验总结和技术提点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桥梁桩基施工,达到桥梁整体性能稳定和整体安全。

1静压化学灌浆施工准备时期的技术要点

1.1静压化学灌浆施工方案准备

首先,桥梁桩基施工前应该对溶洞情况和信息做出详细的了解,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其次,做好静压化学灌浆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对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____讨论和相关学习,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其三,____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溶洞加固的环境和施工的制约条件。其四,确定静压化学灌浆法施工的方案,重点对成孔工艺和处理溶洞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对静压化学灌浆施工中钢护筒的支护方案进行先期讨论,使各类人员总体上更加熟悉静压化学灌浆施工方案。

1.2静压化学灌浆施工的人员准备

首先,____桥梁桩基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研究溶洞处理的相关措施。其次,成立溶洞施工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小组,指导日常施工,应对溶洞施工中突____况。最后,做好桥梁桩基施工人员的____体系建设,做到分工明确、各执其责。

1.3静压化学灌浆施工的材料准备

首先,确保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施工中常见的片石、粘土、水泥、编织袋、钢护筒等需要检验数量和质量,对于水泥应该进行先期试验。其次,确保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施工中辅助材料的质量,特别是化学凝固剂的质量和性能应该严格____。最后,做好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施工机械的配备工作,对装载机、吊车、运输车辆和小斗车等机械做到性能达标。

2静压化学灌浆施工的技术要点

2.1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施工的关键

首先,静压化学灌浆法可以搭配喷射灌浆法一起使用,不但可以提高溶洞填充物的强度,而且有助于加强桩基的稳固。其次,采用静压化学灌浆应该注意化学浆液的渗透性和硬化强度,一方面化学浆液应该能有效渗透、挤密溶洞中的土体的空隙,充填溶洞的空间,在桩体周围形成防水帷幕,防止流砂和保证护壁泥浆不流失;另一方面,化学浆液应该有利于提高溶洞中土体的承载力和抗剪力形成挡土墙,达到加强溶洞强度的效果。其三,对于溶洞灌浆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该做好性能上的检查,泥浆泵、型钻机,泥浆搅拌机、贮浆槽以及高压灌浆管是检查工作的重点。最后,在大型溶洞需要有钢护筒进行加强桩基时,应考虑钢护筒直径的大小。2.2溶洞顶部冲孔作业的要点首先,根据施工前取得的溶洞资料,科学进行施工准备。其次,施工中,当钻孔接近溶洞顶部时,提起钻头、钻杆,移开钻机,采用冲击钻机冲孔,用冲击钻冲孔时,要求轻锤慢打,使孔壁圆滑坚固。最后,做好冲孔作业的设备检查,特别是卡口和钢丝绳应该实地测试。

2.3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的技术重点

应该有效防止钻孔桩施工时出现泥浆流失、流砂及坍孔等严重事故。要确保成孔及水下水泥混凝土浇注等工序顺利完成。使用套内护筒法是应该对施工过程的成孔作业、护筒长度、内径到沉放方法乃至内外护筒间空隙、内护筒与溶洞底部间空隙的处理进行严格的____。最后,严把溶洞区静压化学灌浆施工的技术关,利用技术的____缩短施工工期,确保工程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的安全性和行车能力强烈依靠于桥梁桩基的稳定和牢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桥梁跨越水系、山系和困难地质结构区的情况愈来愈频繁,这些区域地下存在的大量溶洞对桥梁桩基形成致命的威胁,进而会产生各种隐患和事故,不但延长了桥梁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建筑成本,而且降低了桥梁的承载能力,更对公路和桥梁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进行桥梁的设计和规划期间应该做好相关溶洞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技术预案,静压化学灌浆法是当前针对溶洞地区桥梁桩加强的基本技术,具有施工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桥梁施工单位应该________静压化学灌浆法的应用和技术____,特别应该重点关注桥梁桩基施工中静压化学灌浆法对溶洞的加固,通过熟悉静压化学灌浆法作为加强桥梁桩基施工的切入点,实现各种施工技术在桥梁桩基的应用效果。做好溶洞静压化学灌浆加固施工的准备工作,加强静压化学灌浆在桥梁桩基施工中技术运用和管理,从而达到高品质完成桥梁桩基施工任务,更好地实现桥梁整体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8

寒假时间又一次拿起这本著作《夏山学校》,夏山学校的理念与其他的学校是完全不一样的,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学校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在这所学生不多、规模不大的学校里,学生们无拘无束地体验着童年的快乐,品尝着成长过程中应有的酸甜苦辣,也在积极主动中去学习并掌握走入社会后所应拥有的基本技能和相互素质。我在阅读时越是回味与思考,寻找自己所教育的孩子与夏山学校的孩子的差距,再次细读之后,新的学期将以“尊重、爱和自由”为主线来教育孩子。

尊重二字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行为,它可以让孩子天性大胆释放,在火炬学校尊重孩子是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教育字眼,也回想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真正体现出了尊重,而在夏山学校,老师们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放纵。书中更是提出了一条创新的教育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也引起我的深思。自己所带的学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很严格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硬是逼着学生去遵守,反而起到反效果,得不偿失,自己也受累。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个体的发展来适应着学校,尊重生命意味着带着生命个体快乐!夏山学校最大限度地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成长、他们让孩子们快乐游戏、他们对孩子充满真爱,这里的孩子都很真诚地待人从不虚伪,在他们的校园里我们可以听到爽朗的笑声,他们的音乐、舞蹈、美术、陶艺方面都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做到了想孩子们所想,他们不去压抑孩子,而是让他们开心地活着并且乐观地过好每一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早早就被人们认同的一句话,可是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都过多地关注了成绩,过多地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发展,把最重要的东西忽略了。我们没有去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能够以一颗爱心去回报社会,多感恩他人,这些才是更重要。

给予孩子们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给予孩子们权利,让他们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给予孩子们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然的成长;给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保证他们不会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压力和恐惧。这是夏山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里没有考试,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真有这样的学校吗?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学校确实就是这样的,对孩子们而言,它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

我感觉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课程学习上,夏山学校的孩子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做到让孩子们这么自由,但学习要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有兴趣的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要正视个性差异。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的学生中,有的特别会学习,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有的孩子很认真,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但每次体育比赛中,他却能成为手捧这本书,感受着夏山学校博大的爱与自由,感受着教育内容之大,想起孔子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想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合上书本才觉得理想和现实差距有多大。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觉”,但我又想到了一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们应该立足现实,积极地借鉴它山之石,在教育地比较中不断冠军,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专长,如果让他们在夏山学校,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是人生的成功者。

完善自我。让我们的教育充满自由和爱,让校园充满和谐,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夏山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尼尔先生本着这种爱的理念,鼓舞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別人的生命;他对小孩深具爱心与信心,“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和赞许而定。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夏山学校主张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跟孩子们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我还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夏山学校式的教育也会遍地开花。

用王校长的话说,就是静静等待花开的日子。有时我愿意开心地带着学生们一起玩,晨练时上我也会和他们一起跳绳、做游戏,课堂上上我会带着孩子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再也不会占用孩子们玩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玩的时候尽情地玩,学习的时候他们才会更专心致志。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也有了更多的宽容,有时我会去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我相信他们都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也愿意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改变,也相信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会给我们有所启迪的。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9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留下了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一次,在翻阅图书时偶尔看到了这本古代兵法奇书,,我细细品读这洋洋十三篇,深深地为其内容之精深、思想之卓越、文采之典雅而折服。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竟依然掩不去《孙子兵法》独特的魅力。它是一部兵学经典,为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所推崇,许多伟大人物都深受其影响而成就非凡。拿破仑曾说过:“倘若我早日见到《孙子兵法》这本书,我是不会失败的”。美国亚马逊网站评论说,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可见《孙子兵法》的作用。

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想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得正,行得直,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尊重你、支持你。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所以,作为班主任不只是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比如,大部分学生都有随手乱扔废纸的不良习惯,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的去批评,去指责,也许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假如班主任能够弯腰捡起废纸,送到纸篓,也许会更能教育学生。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同时还要做到“视卒如爱子”(地形篇),要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一个学年度开始时,我们班主任就带领学生制定本学期的计划,根据学校少先队的活动思想,集思广益,制定学生喜闻乐见的班队活动。这样一个学期的班队活动才会搞得有声有色。反之,什么都不准备,就会产生盲目性。

孙子在《作战篇》中指出:“取敌之利者,货之。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在教学中,对成绩进步者或成绩优异者给予物质奖励固然重要,而注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曾在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文章《成长的阶梯》中看到这么一段话:“很多年过去,我依然感谢表扬我那位老师,如果当时,他因为我过去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可见,精神激励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能收到的巨大效果。学习上需要激励,班级管理上也同样如此。长期的批评和高压政策只能产生两种后果:要么自信心彻底丧失,破罐子破摔;要么表面上屈从,实际孕育着强烈的愤懑和反抗。“我们是一个很不错的班级。”“我为自己能成为你们的老师感到骄傲”。这些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的话语,既让学生和我融合在了一起,更让学生的自信心高涨,荣誉感倍增,班级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们利用《孙子兵法》中所蕴育的不变的真理内核,往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一个班级有几十位学生,学生之间充满竞争,这就需要管理,《孙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如“知己知彼,百战不贻”,无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都是必须的。不了解情况,就像缘木求鱼一样的难。中国最伟大的老人家孔夫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每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的需求,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的最好阐释。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孙子兵法》蕴涵了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内涵深厚,高屋建瓴,但是,“法无万古不便之法”,我们应该亲近各种教育经典,胸有翰墨,韬光养晦,融会贯通,教育中才能运筹帷幄,百战不殆。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10

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参加了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在历时一个月的培训中,我认真地听专家讲课,积极地和各班主任老师交流,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落实,构建和谐班级,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二十一世纪,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随着历史的进步,我们的国门打开了,心门却逐渐关闭了,人们的内心有了存放隐私的角落。学生的内心更是这样。班主任教师再也不能指望像以往那样强迫他们进入我们设定的世界。反之,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当今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随着社会对培养学生的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下面是我参加了这次培训后的感受。

一、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创新,做到以德育德,以个性育个性,以创新育创新。要想做到这些班主任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实实在在的影响。事实,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语言文明,自己却满口粗言秽语,学生也就不可能的到好的纠正。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老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领路人。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管理班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播撒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用爱关心每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地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四、班主任要有责任心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首先,班主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命感。这样就会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就会有甘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老师在讲到班主任素质的时候,讲到了五爱,“爱生如人,爱生如生,爱生如友,爱生如子,爱生如己”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做为学生老师的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五、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形象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路口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加强自我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范,要“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班主任”孔子,他的“班主任”工作成绩无比辉煌,他的工作成功了,当然成功在他教育思想与学问上,但更重要的是成功在他的品格上。如果我们仔细考查一下历史上成功教育家的业绩,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位教育家都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11

深刻认识科学真理的磅礴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总趋势。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变化解释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关于人类社会从哪里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结论。关于人类社会往哪里去,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只是要破坏资产阶级旧世界,更要重建共产主义新世界,并把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彰显出科学真理的伟大力量。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发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它昭示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体现在它高扬的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它秉持的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并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深刻感悟崇高鲜明的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主体力量和目标对象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它揭露剥削和压迫、反对剥削和压迫、消灭剥削和压迫、追求人人平等的崇高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高度的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___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崇高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党的宗旨和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党的___以来,_____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立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指导思想,自诞生之日就具有天然的人民属性,作为审计机关一名党员干部,要更加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增强能力本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矛盾,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和人类文明的继承中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是集中了人类智慧的科学学说。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适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0世纪初,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前无古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证明了“人类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品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实践的观点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______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力量,要自觉用______武装头脑,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锻炼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我们要对标对表____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组织、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经典阅读心得2000字篇12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____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重要思想、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_____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