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读书心得 >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

时间: 新华 读书心得

心得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写作形式,主要是作者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某个时间段内的学习、工作、思考、感悟等方面的总结和分享。写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篇1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篇2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篇3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篇4

学校一开学就布置了一学期每位老师必须交一篇读书心得体会,于是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我选择了 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并有幸拜读了书中的大致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若有不当,敬请各位指教。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研小组组里上课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妈妈爸爸眼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这时,在无意当中我却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举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从未举过手,属于班级中的差生。于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说虽然我平时在家里也是像前两个儿子一样,只顾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学了这一课,我会改变。我一听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值得表扬;并且说得有新意,更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于是我当即表扬了他。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课下我还专门与他交流谈话,并鼓励他今后课堂上继续努力。这些无形的表扬与肯定形成了一种合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以后从未举手发过言的同学都在课堂上频频举手了,而且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有些学生还特意跑来和我说,以后上课回答多请他,真没想到几句恰当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会带给学生一个这样大的改变的,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也由衷地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而高兴。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还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学生对爱迪生妈妈得的阑尾炎一病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了,频频举手发问。有的问:阑尾炎是一种什么病?有的问:听起来是一种很小的病为什么要及时做手术呢?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看似这么小的病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毋庸质疑,的确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创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谁又能肯定地说一定不会实现呢。如果当初不让学生问,我就不能获得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了,因为前两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未想到,而这些问题正是给今后备课提供了借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和斥责,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及时的诚实,让他感到自豪

这是发生在讲评期中考试卷的一件事。班上的冰冰同学从来没有考试得过100分,可是在期中考试中考了100分。这真实令她令老师和家长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当我讲完最后的阅读题时,冰冰举起了手,我叫她站起来说。她难过地说:“老师,我不是100分,我最后一道选择题答错了。”随后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此时下课铃响了,我看了她的试卷,果然是改错了,老师疏忽了。我当时很激动,为孩子的行为而激动。试想:如果她不说,老师、同学不会知道;而她面对100分的诱惑,毅然选择了诚实,多么可贵的品质。老师的疏忽给学生带来了痛苦的经历,但也考验了孩子的诚信。可喜的是,孩子经受住了考验。我为我们判卷的疏忽向学生道歉,同时肯定了她的诚实。当时已是课间。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我有一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点什么的欲望,这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我抑制不住地想说。于是下节上课时我说:“刘莞同学虽然这次考试没有考到100分,但我认为她的行为已经是真正的100分了。我为冰冰同学自豪。古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刘莞用她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同学们,为你们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同学自豪吧,也让我们一起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学生热烈地鼓起了掌。我相信:在学生和我一起吟诵古语和为冰冰鼓掌时,他们一定对那句古语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为自己能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感到满意。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篇5

读《学习,别听学校的!》有感

《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肯比尔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真理。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著,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阅读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篇6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这个《感动的微笑》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扩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具体的内容在书P45页)。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我运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大,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与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对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顿开,知道了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5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