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读书心得 >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时间: 新华 读书心得

写心得是记录灵感、梳理框架的重要方法,可以将平时阅读、交流、实践中的想法、感悟及时记录下来,避免灵感的流失。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百年孤独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1

一天,闲来无事,翻开了百年孤独,自此,被深深吸引住了。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马孔多的地方,从荒凉落后到辉煌一时,再到衰败萧条。而在那里,有一个家族一直在那里,守护着那里。一代又一代,他们都用着先人的名字,与先人相似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发生,不断重复,仿佛一个摆脱不了的诅咒,直到那个终结家族命运的人出生。马孔多的故事,在羊皮卷被全部译出之时,随飓风而去,从世人的记忆中,渐渐远去。因为这个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再次在大地上出现了。

虽然,这个家族不会再次出现,但至少,他辉煌过,也创造了许多。他们创造了马孔多,迁移到那里,创建那里。开始他们很艰难,却在一个吉普赛老者的帮助下,发现了冰块,还有许多。他们有着无穷的创造力,他们中也有人在战场上拼命杀敌。丽贝卡和阿玛兰旦也曾因爱情互相嫉妒。

当后人,因马孔多的衰败而离去,蚂蚁侵蚀的灾难,他们也从未离去。最终马孔多在圣经所记载的那股飓风中消失,他仿佛也预见了自己永远走不出那个房间,羊皮卷早已预言他会在译出羊皮卷时离去。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2

从本书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孤独。当时恰逢哥伦比亚内战,数十万人丧生,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也是在这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战乱必将使人流离失所,孤独随之而生。

那个时代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在作者的刻画中以另一种形式,无形地抗议着这一切,然而最终无法摆脱的还是孤独。在那个时代,尽管有人挣扎着去打破这份孤独,但终因无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终,走向失败。诚然,孤独是导致一切恶果的导火索。作者希望广大拉美人民可以团结起来,战胜这份孤独,让团结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区也投入现代文明的顺流之中,顺流而上,并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于文明发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闭,展开新生活。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唯有孤独永恒。作者所说的这句话并非绝对,放眼未来是正确的,而孤独并非永恒。竭尽所能,摆脱孤独,纵使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难敌全军万马。在整体的推动下促使个人的前进,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体,个体才不至于太孤独无助。这也正是中国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因之一。

有人问作者马尔克斯,在你这本书里,狂热昏愦的总是男子(他们热衷于发明、炼金、打仗而又荒淫无度),而理智清醒的总是妇女。这是否是你对两性的看法?而马尔克斯则回答,我认为,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到头来,人们是会明白究竟哪种做法不够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为革命起义的危险,马孔多四年多连绵不绝的大雨,还是男男女女的畸形爱恋,而是害怕自己无法忍受像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妲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不停做寿衣,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的那种孤独。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3

某种偶然途径了解到《百年孤独》这本书,多位欣赏的人推荐过这本书,于是将其买入待有时间的时候来细细品读。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和《霍乱时期的感情》(1985)。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才能更加深刻,每位能写出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的作品的人必定有易于常人的经历。故了解作者的经历会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作者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玛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1947年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此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我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是采用及其夸张的手法进行写作,同时用夸张的手法让读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到达“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效果。正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亦是东方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大都逃离不了曲折离奇的情节,各类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等,创造出一个极其生动、夸张的世界,《百年孤独》的马孔多和《西游记》所营造的妖魔鬼该、光怪陆离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文学作品中,营造的世界越是夸张,反而越显得真实,人物越是让人深刻。此文就到达了此种效果,此文就是在极度夸张中描绘了一个复杂而又孤独的世界,刻画了一个个孤独的人们。该书资料庞杂,人物众多,而且书中记载的这个家族喜欢沿用祖辈的姓名,加深了读此书的难度。当然这也是坐着对一个家族孤独的延续的一种写作手法。记录着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百年坎坷的命运,不管这家族是兴盛还是没落,不管家族的谁作出什么样的努力,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逃离不了孤独的命运。正如书中所写:“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深情,长大后,他们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

之中,对于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书中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在很早就预示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布恩迪亚家族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沉迷于各种新奇的事物,最后陷入无尽的研究之中,以至于走火入魔,至死也被捆在树上,他是在孤独中失去了自我。阿玛兰坦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的孤独,曾有过不择手段欲摆脱这种孤独,但发现这种方式是徒劳的,于是只能理解孤独,到之后幸福在靠近的时候发现孤独已深入骨髓,竟然已经不能再享受幸福了,她在为自己编织寿衣的过程中孤独终老。乌尔苏拉是整个家族的精神支柱,她为家族的事业忙碌终生,她是小说中公平、正义、善良的化身,但是任凭她如何努力,做何种尝试终究改变不了家族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布恩迪亚上校参加革命军队保守党并成为了革命领袖,发动过32场内战,但由于不同的原因都归于失败,晚年又回到了小作坊循环往复地做着小金鱼。他在童年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长大成年后他没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同行者,他所爱的人蕾梅黛丝很早就死去了。布恩迪亚上校最为孤独的是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他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亲人,走上了战争的道路,他骄傲、自负、

刚愎自用促使自己一次次的失败,同时也让自己的孤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在重复制作小金鱼工作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马尔克斯为什么要来描绘一个家族百年的孤独史呢对于其写作目的我还不能完全领悟透彻,务必要借助其余的参考资料为我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其中一种说法是采用马尔克斯谈及人性孤独时所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借用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期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齐。布恩迪亚家族他们孤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本书描述的史实主要是1830年至20世纪70年代间,哥伦比亚爆发的几十次内战。书中的许多人为了打破孤独进行各种艰苦的探索,但是始终无法摆脱孤独的命运,整个家族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种孤独不仅仅弥漫在这个家族,而且深入到真个马孔多镇,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也借以批判拉美各个民族相互斗争,“孤独”的局面,号召拉美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摆脱孤独。这是众多人对马尔克斯写作目的的解读,如果没有读这些评论,还真不能体会到这层次的含义。

对于作者写作目的我还不能完全领悟透彻,但我对这个家族孤独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理解,当然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原因并非他们不善于分享快乐,而恰恰在于他们不曾分享自己的痛苦。收容丽贝卡,当修建铁路至马孔多后,家族免费接待来往的行人,无不体现着这个家族的人,尤其是乌尔苏拉善于分享快乐。但是,这个家族最大的特点是不善于分享自己的痛苦,家族的人互相之间都将痛苦埋藏在心里,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应对着这些困难,应对着这些孤独,亲人之间、亲人之间甚少进行心灵的交流。人们总是记住相互承担痛苦的人,而分享快乐的人永远都只是过客,哪怕是受益者也不会对分享着有多少感激之情,或者仅仅存在感激之情。人与人交流正式如此,能够一齐分享快乐,但不能一齐承担痛苦的人注定不是真正的朋友。一齐分享快乐的朋友在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但是能一齐承担痛苦的朋友却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们虽然并非生来孤独,但是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处在孤独之中。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4

《百年孤独》的大致内容是:在这里个拉卡塔的小镇。每天,总会有一个衣着破烂的少年在郊区路上,风雨无阻。那位少年只有12岁,尽管家里贫穷,但是他从未间断一件事:在贵族学校,听读书声。学校里的书声像音乐一样把少年吸引了过来,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少年在树丛呆了五年,在这五年里少年不停地学习知识。

但去却被校长发现,校长让他把这份试卷做好,后来少年考了100分,学校收了它他做学生,长大之后他成为了作家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的感想是:这位作者是这么爱学习,因为他们家的生活贫穷,所以这位少年从来都没有上学,但他却没有放弃过不学知识的念头。

虽然家里和街道都留满了少年的笔迹,但是少年还是在默默背诵知识,母亲十分的欣慰。从这让我知道了儿子是十分想学习知识,母亲很为难因为家里没有钱供少年上学。

但是就在有一天,矮树丛的树枝枯死了,在也隐藏不了少年的身影了,校长知道了想考一考这位少年就给他一份试卷,这是让谁想不透的一份最难的试卷少年考了100分得了全年级第一。

从这让我知道了,校长看这位少年很喜欢学习,也想看一看少年在哪个水平,但是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少年考了全年级第一,这让我知道少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也因此校长免去了少年的学费,让少年可以在教室里和别人一起学习,时间飞快的过去了,少年成为了最有实力的作家,从这让我知道了,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成功。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5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态,它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具体表征。

先从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起吧,他一辈子苦陷不被人理解的“天才的孤独”,他是百年小镇马孔多的创建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他用家中仅有的骡子和山羊与不知从哪里来的吉普赛人换了磁石打算用于挖掘黄金,最终得到的却只有一副十五世纪锈迹斑斑的盔甲;他看到吉普赛人带来的凸透镜,想着用凸透镜的聚光原理发明一种强大的武器,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导致皮肤灼伤溃烂;用简单的航海仪器最终得出结论,“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这换来的只是妻子的狂躁暴怒,村里人也都认为布恩迪亚已经彻底疯了;后又用梅尔吉亚德斯留给他的炼金炉将家中全部金币与铜屑、铅石熔在一起,最终得到的只是一锅恶臭的浓浆。

他始终没有知音,随着钻研的深入,他近乎痴狂,渐渐走进了自我营造的象牙塔,自说自话。最后被家人捆绑在一刻栗子树下,直至带着孤独而死,留下的是他的炼金室以及等待--的羊皮卷。

所以他的孤独,是天才对平庸的孤独,是平庸之人无法理解的天才般的孤独。天才许多的思想是深邃的、理念是超前的,像梵高,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理解自己,他们默默承受着属于自己的孤独,时间终会证明他们是对的。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6

看了三遍《百年孤独》,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真的很佩服我,也提醒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足够真诚,足够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百年孤独》描述了HosseArcadiaBuendia家族兴衰的一段历史,其脉络是从自闭症到开放,从开放到繁荣;从开放到自闭,从自闭到毁灭,实际上描述了19世纪中期到70年代这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的兴衰。《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一次专访中对孤独的解释很有意义:孤独就是不团结。

在我印象中,“不团结”有很多解释。从片面的角度看,是自闭的,可怕的,自省的,被抛弃的。其实职场上也有这样的情况。团结协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事实上,我们往往在自己的工作中尽力而为,忽视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这也说明道理越明显越难做到。

偶尔吸引了我的文字来指导我这次的阅读,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有时候,我们在阅读和阅读的时候,会发现是在写自己的故事,其中主人公在读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读下去;有时候,当你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问题出现在眼前,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是一种好习惯。既能丰富人的知识,又能培养价值判断。那为什么不取他人之长,逐步提升自己呢?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7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终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地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礼貌,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杯具。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礼貌的出现,繁衍与生存,感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地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家族的最终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那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往看到过,也早已明白!”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我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与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那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礼貌并为它取了名字:马贡多。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地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我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我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可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它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F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礼貌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最终使F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就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我已经力不从心。最终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承传着。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地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终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终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可是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最终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以往在内心中对自我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以往见过,也早就明白”。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仅有作者明白。

《百年孤独》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但当你读完它,掩卷长思,你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5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