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读书心得 >

《颐和园》读书心得

时间: 新华 读书心得

心得可以被称作是人们学习事物的一个自我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处理类事情的一套独特方法。优秀的《颐和园》读书心得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颐和园》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颐和园》读书心得篇1

今天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历时15年完工,是大清北京著名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66年开始重建,1888年改名颐和园,1895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我们走过宫殿区就看到了昆明湖,湖边就是长廊,这个长廊是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保持者,是史上最长的景观步道有700多米长,长廊枋梁上有彩画14000多幅,它 还 分别有四个亭子代表着春、夏、秋、冬。我们还坐船游了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最大的桥洞上刻有一幅对联可惜已经看不清了。

慈禧太后是中国第一个用上电灯的,中国最早的电灯就在颐和园。当时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就把灯都涂上不同的颜色对慈禧太后说:“我给太后带来了一些宝石,宝石还会亮,并且我让哪个亮哪个就亮” 。慈禧太后不相信就来到了颐和园的乐寿堂,李莲英说:“红宝石亮,红宝石亮,红灯亮了,绿宝石亮,绿宝石亮,绿灯也亮了” 慈禧不明白,李莲英才道出缘由。古时候没有发电站,为了让颐和园里的电灯亮每天都有十几个人在骑一辆“发电自行车”才能保证颐和园灯火通明。

看完颐和园我不禁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更反感慈禧太后的奢华,正是因为这才使得大清朝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颐和园》读书心得篇2

今天我们去了颐和园,妈妈说这里是皇帝,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后花园。

我们从南如意门进去的,我们先到了十七孔桥,这座桥为什么叫做十七孔桥呢,我来告诉你吧,那座桥又十七个孔,所以叫做十七孔桥。我们再往前面走了点就看见昆明湖,昆明湖的湖水清澈而又透明还很蓝很蓝,我似乎眼前全是蓝蓝的东西。我们走啊走,到了长廊。长廊是给古代的皇宫里的人走、玩、聊天的地方。

后面我们又到了乐寿堂,那里使慈禧太后住的地方,门前有两只仙鹤,两只鹿,和一个花瓶,都是铜的。往前走,就到了佛香阁,那里有一层层高高的楼梯,你站在楼梯的顶端,方圆八里之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登上阁后,阁前的石碑上写着,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的全园的构图中心。

阁内供内铜铸金襄千手观音菩萨站像,像高5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丽又 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佛香阁是慈禧太后拜佛的地方。里面的千手观音,很多人在那里拜。这座建筑非常雄伟,周围还有其它建筑,有些是矮一点的白塔,后面还有一座众香界,但在高一点的山上,没有开放。真想去看看。我们从后面下来,看到有一条路去苏州街的,就到了北出口。

颐和园真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亭台楼阁,还有湖,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读书心得篇3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带领你们到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观看。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你们可以叫我蒋导。

游客们,你们知道颐和园的历史吗?“颐和园”以前叫“清漪园”,既舒适又美丽,是清朝皇帝休息的地方。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偷取颐和园里的珍宝, 还 放火烧了颐和园里的大部分建筑物。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竟然从军队里拿出大量钱力、物力,于1888年,重建“清漪园”,并将此园改名为“颐和园”。

好了,游客朋友们,你们听完了颐和园的历史一定很想去看看吧!我们走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北京有名的“长廊”。长廊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件都有五彩的画,画上面的人物、风景、花草都各不相同,几千幅画没有一幅图画相同。

游客朋友们,再往上走就是万寿山了,抬头向上望,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耸立在半山腰,大家还可以看到闪闪发光的琉璃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这是佛香阁,下面有一排排金碧辉煌宫殿,那是排云殿。游客朋友们,我们不妨上山看看吧!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湖中心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大家走过这座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游玩了。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又叫十七孔桥。大家仔细观察,你们会发现桥栏杆上的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些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游客朋友们,我们本次的旅行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这次导游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今天愉快的旅行,也祝愿大家今后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颐和园》读书心得篇4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游玩。那里最让我留恋的是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真峻峭啊!万寿山形状像个大桃子,听说是皇上为母后办寿才把山挖成寿桃形状的,起名万寿山。顺着石阶向上走,前面蜿蜒曲折,石阶的两旁是青翠的树林,精致的楼阁,别致的假山,还有游客的谈笑声。我和妈妈累得满头大汗终于爬到了顶峰。从山顶往下看,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啊!

从万寿山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真静美啊!我和妈妈坐着龙舟,欣赏昆明湖的美景。昆明湖像一面镜子似的,龙舟划过水面,不留一点痕迹,湖面绿得像一块翡翠。我坐在船上,微风拂过我的脸庞,使我心旷神怡。举目远眺,空中云雾缭绕,亭台楼阁倒映在湖面上,我好象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我把手伸进水里,水里很暖和。我一抓,竟然抓了一把水草,太有趣了,我向妈妈显示我的“战利品”,妈妈用相机把这开心一刻拍了下来。船上还有一个外国小孩儿,他兴高采烈地说:“beautiful,beautiful!”看,连外国人都对我们中国的美景赞叹呢!

下了龙舟,我们来到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真精致啊!这座桥一共有十七个桥洞,桥柱上有好多狮子,每只狮子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大狮子仰望天空,好像在思考问题;有的小狮子,可能太淘气了,被大狮子压在爪子底下;有的狮子像模特一样,摆好姿势让我们拍照……

走过了十七孔桥,我和妈妈在林阴小道上散步,两边的垂柳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梳理着她们美丽的秀发。这个大公园非常幽静,我们慢慢地走着,欣赏着,陶醉着……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就是一位格格,带着皇后在这里散步。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出口,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颐和园。

我爱美丽的颐和园,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颐和园》读书心得篇5

颐和园是清代诸多园林中最亮丽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园明园毗邻,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我也慕名前来一睹颐和园的风采。

走进颐和园的北大门,第一个景点就是 “苏州街”了。苏州街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画般点缀在颐和园中,更衬托出颐和园的宁静典雅。张灯结彩的街道,古色古香的房屋,各式各样的茶楼商铺,正是苏州街的特色所在。

颐和园的特色还在于它的牌坊。在颐和园三步五步就能看见一座牌坊,牌坊上雕龙画凤,很是壮观。

在北园,还有一处十分有特色的藏传佛教建筑群。高大的围墙,宏伟的喇嘛寺,红白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颐和园中这一方风景。

乾隆皇帝十分热爱佛教,在园内建造了诸多的佛教建筑,佛香阁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南面是昆明湖,北对智慧海,八面玲珑。周围建筑围绕在它的两侧,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在佛香阁一层的大厅中摆放着一尊千手观音,观音面朝昆明湖,好像在说:“我会保护一方平安的!”

冬天的昆明湖煞是好看,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像一面大镜子,照映着太阳,又像一颗宝石,是那么闪亮。

从佛香阁向南走,要通过一条长长的楼梯,从上往下看,曲径通幽,末尾处仿佛别有洞天。来到尽头,原来是慈禧太后的行宫啊!行宫内摆设十分精美,龙椅、花瓶、屏风,都不愧对“皇家”二字。

顺着长廊走,我开始注意到了长廊上的壁画。“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火烧赤壁”、“关羽千里走单骑”……一幅幅壁画活灵活现,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出现在我面前。

颐和园是中国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去珍惜它、保护它,让它可以永世长存。

6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