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

时间: 新华 范文大全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通用5篇)】,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篇1

家家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换上红日历,穿上红新衣。人海,车海,一切都变成了红海。红红火火是新年,热热闹闹过除夕。

除夕不仅大人忙活,连小孩也不会闲着,时不时搭把手,那可是常事。这不!奶奶一声叫唤,我这个跑堂的可就有的忙活了。我的任务就是摆好给客人的食物,然后放到客厅。嘿嘿,这可是美差啊!我绕到放零食的地方,一手托着盘子,一手抓着瓜子、花生、松子往盘里放,像足了一个端菜小姐。

拿完大人吃的干果,我又马不停蹄地去拿小孩爱吃的零食。满眼的妙脆角、软糖、巧克力、薯片……馋得我将口水一咽再咽。我悄悄张望着,趁大人不注意时,麻利地将好多零食往口袋里塞,直到把口袋装得鼓鼓的,才随意拿了点给客人送去。放好果盘,我连忙跑到楼上,将口袋里的零食迅速藏在“秘密基地”里,然后若无其事地下楼继续帮忙。

吃年夜饭喽!爷爷和爸爸把八仙桌抬到门口,奶奶在门口摆上两个铁盆,妈妈拿着黄纸折的金元宝和冥币往里撒。只有我和妹妹站在一旁好奇地张望,不敢出声。不一会儿,爷爷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三根香。奶奶把放在灶头的两支高脚蜡烛摆在桌上,拿出平时不用的白瓷小碗,又嘱咐我去端菜。不一会儿,桌上满是溢着香味的鸡鸭鱼肉。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祭祖啊!我连忙拿出一些碗筷、酒和米饭,凑上前帮忙。将12个碗分成6份,整齐而有规则地前后放置在桌上。奶奶边往碗里夹饭,边念念有词:大婆、太奶奶、三姑快来吃饭嘞??

做完这些后,才是拜祖先。这拜,也是有讲究的,要按照辈分大小先后来拜,然后三叩首。叩首时一定要双手合并,边拜边说些吉祥话,以此来寄托我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愿。最后一项才是烧纸钱,黄灿灿的元宝和冥币刹时间便化为灰烬,和太奶奶们长存于地下。

祭祖后,我们的年夜饭开始啦!所谓“年年有余”,鱼可是老百姓除夕宴必不可少的元老级食物。光是鸡,就有两道——白蘸鸡和咸腌鸡,还有许多百年不变主菜——牛肉、羊肉;还会有蔬菜--青菜、春笋……样样鲜美可口,另人回味无穷。不过,在吃之前,奶奶还要给每个人一张纸巾,寓意是把旧年的“屁股”擦干净,也就是不留“余帐”,吃饭时也一定要用这张纸擦手擦脸。大人们还会在吃饭时说这一年的收获和对新年的期许。推杯换盏间,笑脸盈盈,其乐融融,喜气洋洋……

到了饭末,大人纷纷掏出红包打算给小辈,可拿红包也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首先晚辈要对长辈说一些吉祥话,对爷爷奶奶要祝他们长寿,对于爸爸妈妈要祝他们工作顺利,才能拿到红包。这样收到的红包,才算是真正收到了祝福。

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放起了烟花。浩瀚的夜空中,烟花笑得多么璀璨,如满天的繁星闪烁。她们在夜幕中互相挤着,互相拥着,互相问好,绽出五颜六色的花火,一起迎接美好的新年。

在鞭炮声中,在烟花笑中,在友好祝福中,新的一年定会更美好,更璀璨,更幸福!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篇2

农历除夕的晚上,人们都会回家吃年夜饭,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并共度农历新年。早在南朝梁宗懔于《荆处岁时记》就有记载“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即是逢岁 晚,家家户户准备肉类和蔬菜(肴蔌),守岁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饮酒,吃团年饭。而这次要调查全国各地的年夜饭都是怎样的。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在北方,人们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饺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 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发大财。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 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现在。人们都在寒冷的冬至和除夕晚上吃饺子 ,暖和又吉祥。

南方是个细腻的国家,年夜饭也自然做的很精致,要蒸糕点,吃糯米粑粑, 也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 的辣椒,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各家各户还会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年,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年的习俗也保留到了现在,年夜饭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一餐,相当于美国的圣诞晚宴,即使是长年在外的的游子,也要在此时和家人团聚……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篇3

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婆婆说,“过年想多炸一些麻叶子,我孙女肯定爱吃。”

“麻叶”是儿时老家春节才会有的一种面点,现在已经很少人做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网上应该有卖的,买点直接寄回家,别费功夫做了。”婆婆赶紧阻止,“不要了,还是我自己做的好吃!”见她态度坚决,我也没好再说什么。但当天晚上睡觉前,我翻来覆去,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在腊月里炸麻叶的情景。

炸麻叶说简单些就是炸面皮。把面活好后,擀成一块大大的薄薄的面皮,用刀子切成方形或菱形的小块,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但就是这么用料和工艺都十分简单的东西,却成了我们儿时莫大的期待。在面里加上盐、猪油、鸡蛋,再来点葱花芝麻,炸出来那味道站在院子外都能闻到。

那时家里人多,加上平日里没什么零食吃,趁着过年家里一般都会炸很多,差不多是一般人家的两三倍。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准备这项“大工程”的那一天,大人往往起得很早。奶奶负责和面,将面粉倒在一个白底红花的大搪瓷盆里,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在“山”的中间挖一个坑,加热水、盐、油和葱花等开始揉啊揉,揉成一个又大又有弹性的面团。爷爷紧接着利落地将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在高高的方桌上一边撒面粉防止粘黏,一边一下一下地擀,总能听到面皮有节奏地拍打桌子发出的啪啪响声。擀好一张后,顺势把面皮卷在擀面杖上。爸爸接过去将其放在砧板上先沿着主线切开,再左右斜着分别切上几刀,大大的面皮切成一堆菱形的小块。再由妈妈把它们放进已经烧热的油锅里,时不时用筷子翻一翻。

爸爸切得快,没来得及炸的菱形小片,得及时铺开防止粘黏。这时就轮到我们小孩上阵随时“等候指令”。爸爸喊了,就赶紧接过来一小堆切好的“半成品”一片片在案板上铺开;妈妈喊了,再立马用小簸箕装一批送到灶台前,顺势将她刚炸好的麻叶子塞一个到嘴巴里赶紧溜出厨房。

鄂北的腊月天寒地冻,我们一家却在屋子里忙得热火朝天。在“等候指令”的间隙,我们还会时不时瞅瞅客厅那台开着的小黑白电视机。每年寒假会放一些《射雕英雄传》《雪花神剑》等武侠剧,精彩得很。遇到有雪花、要换台或是需调音量时,马上会有人去拨一拨电线或旋钮,以至于那一天的电视总有好几个地方都会被蹭上白白的面粉。

忙上大半天,这项工艺简单但却量大的“流水线”项目总算能告一段落。一番收拾屋子厨房后,金黄色的炸麻叶也已经冷却了。妈妈将麻叶装到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口放在储物间的大缸里。那是一口很久以前装粮食的缸,也不知在我们家已经多少年了。每到过年,里面就放满了一个个装满食物的袋子。有炒好的瓜子花生、熬麦芽糖做的米糕、炸好的麻叶,还有爸爸总会在春节“奢侈一把”买的糖果和水果。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些吃的让那口平时都不会多看一眼的缸,在整个春节期间都充满了诱惑。时不时总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溜进去吃力地揭开盖子,窸窸窣窣在黑黑的缸里摸索着袋子偷吃的。有时候运气差会摸出一把小麦,才知道不小心又打开了爷爷藏在里面的麦种。

老家有个习俗,到了腊月就不能说“断了”“死了”这些不吉利的话。弟弟不懂事,有一次快过年了天真地问爷爷什么时候死。因为在年幼的他看来,农村的家里办丧事是很热闹的。爸爸妈妈赶紧把弟弟臭骂一通。爷爷则像往常一样还是乐呵呵地说童言无忌。那时候我还想,爷爷奶奶都这么健康,怎么会死呢?弟弟真是太不懂事了!

不曾想,后来过了几年,爷爷奶奶相继生病去世。老房子也拆了建了新房。那口缸和那台黑白电视机,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我们也都各自在外成了家。尽管那些吃的早已不再是我们春节的期待,但腊月里他们还是会坚持要准备几样备着等我们回家尝尝。我一度对他们这些想法非常不理解,现在好吃的那么多,什么也都能买到,自己费劲做有什么必要?

后来看到他们对春节准备吃食近乎执念的热情与坚持,我也开始反思。老人家无论是出于节俭不想花钱,还是因为自己做的才特别好吃,他们真正高兴的,是后辈在尝过后满足地说上几句“妈,还是你做的好吃!”“奶奶,你做的这个太好吃了,我想带点走!”这种制造“妈妈味道”“奶奶味道”的成就感,或许才是他们整个春节最大的欣慰。毕竟儿孙们长大了,在外面的大城市可能见识得远比他们广,吃过的好吃的远比他们多。父母如今能为我们做的,和外面不一样的,就是那些几辈人流传下来的,能勾起我们儿时美好回忆的几样食物。

我们会选择在儿童节准备礼物、圣诞节准备圣诞树来培养孩子节日的仪式感。春节了,何不带着孩子一起,跟长辈们学着做那些曾满足过我们整个童年的吃食呢?这也是一种传承啊!无论是炸麻叶、糖糕还是饺子、三鲜,那些承载我们儿时春节欢乐记忆的美好味道,值得我们一生去铭记,更值得我们传给下一代,毕竟,那才是年味啊!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篇4

【喝碗腊八粥 根脉永相传】

腊八前夕,孩子在屋里写作业,准备着高一年级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和先生则在厨房,平心静气地熬煮腊八粥。

祖籍安徽的先生用羊肉丁、海带丝、豆腐皮、细馓子及五谷杂粮,烹饪着“安徽版”的腊八粥,在粥香弥漫中思乡念乡……

而我则泡好红豆、芸豆、核桃、花生、高粱等,用紫砂锅熬煮一锅细糯绵软的腊八粥,在粥香氤氲中怀念着儿时浓浓的年味儿……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八前后学校就放寒假了。腊八,对于童年的我,是一个美好的起点,不但开启了轻松快乐的假期生活,而且喝过一碗浓香的腊八粥,过年的味道也会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

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盼望过年的原因之一是能吃到肉食。各地习俗不同,腊八粥的食材也有所不同。作为西北人,我们从小喝的是用细碎的肉臊子和五谷杂粮煮成的浓稠的腊八粥。

腊八前一夜,母亲总会事先泡好各种豆子。她说豆子硬,不好煮,所以一定要先泡一下。黎明时分,父母早早起了床,父亲切好肉丁,经过一番烹炒,满屋满院都飘散着诱人的香味。随后母亲将炒制好的臊子和泡好的杂粮一起倒入大锅中,不停地用勺子搅拌,并用文火慢慢熬煮。等到天亮我们醒来时,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就令人垂涎不已了。喝着香喷喷的腊八粥,想着马上就可以穿新衣、吃美食、过大年,嘴角不由地就咧到了耳根。

我曾经不解地问母亲:“腊八粥为什么要用那么多豆子呢?”母亲答道:“吃下这些种子,人的身上就会‘长’出一年使不完的劲儿,会增添好运气呐。”

长大了我才明白“冬藏”“春生”,腊月为冬季最后一个月,万物即将收藏完毕,等候春天蓬勃而发。所以,腊八节喝腊八粥,能为来年养精蓄锐,储备能量。

等我们兄妹长大后,积劳成疾的母亲腰腿不行了,腊八粥就由父亲全程负责。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改善,我们渐渐对腊八粥没有小时候那么向往了,甚至会因为忙碌而忘记这个节日。但是,腊八节这天,我们总会接到父亲或母亲的电话,通知我们回家喝腊八粥。彼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意——有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有人疼爱的孩子,就能年年喝到腊八粥,许多温馨的回忆也由此唤醒,让人暂时忘却腊月的寒冷和生活的烦忧。

几十年一路走来,对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腊八粥不再是打牙祭的美食,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家道传承和温馨暖人的亲情纽结。

三年前,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回家后许多事情不能做了,只能做点简单的饭菜。

我们兄弟姊妹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过年过节等吃等喝了。为了继续燃起家里那热气腾腾的烟火味,我们自然而然从父母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粥,大年三十擀长面、包饺子,正月十五做元宵……

父母老了,给予不了荫护,我们才得以真正的成长、成熟。这缕绵绵不绝的人间烟火,也才得以生生不息。

女儿是“00后”,从小锦衣玉食,对于包子饺子粽子腊八粥等,统统没有多少兴趣。但是,每到一个节日,我们总会提前为孩子精心准备相应美食,不在于她能吃多少,而是让她在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人生之旅中,永远怀念这份属于中国人的欣欣向荣、淳朴温暖的年节气氛。

是啊,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一碗腊八粥吧,让我们珍惜、感恩父母健在的日子,好好尽孝,令辛苦一生的他们颐养天年;喝一碗腊八粥吧,让我们身体力行,将中华民族的美好习俗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根在何处……

关于过年议论文作文篇5

佛说人有前世和今生,前世的因造就了今生的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也竟在十几年间轮回了一番,拥有了截然不同的“前世”和“今生”。

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使得年脱了胎换了骨呢?

在过去,自初进腊月起,年味儿就开始在我们周身飘起来了。人们开始添置新衣,置办彩灯装饰早已打扫得窗明几净的家。人们走在张灯结彩的街上,嗅着温暖的年味儿,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了一抹幸福的微笑。很容易就看得出来,手上提着的和心上压着的,那可都是满满的兴奋、期待和幸福啊。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吃过甜甜的腊八粥之后,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忙着准备年初一给长辈的拜年词,也忙着准备各种零食和炮仗。大人们开始置备年货。许是因为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每个人,平日里总黑着脸不愿意让价的干果店老板娘也一反常态,顾客还价时也不多说什么,就笑着热情的招呼着装袋。盼了一个多月,除夕总算是到了。人们穿着新衣,坐在一起吃着丰盛可口的团年饭。都卸下了攒了一整年的疲倦,换上了一年中最开心的笑容。饭毕,小孩子们炫耀着吃饺子吃到的硬币,大人们打着麻将,时不时看一眼春晚小品,笑得很是开心。

这年过的,多舒心呐。这幸福场面即是咱春节的“前世”了。但可惜的是,这么温馨的过年场景近几年已经十分少见。不知从何时开始,年过得不再这么红火,年味儿渐渐变淡。春节啊,仿佛只剩这么个名头。

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即使快到年关,看见偶尔几户人家窗上的彩灯也才能感觉到一点儿。人们工作越来越忙,哪里顾得上提早就为置办年货而开始忙碌。孩子们一进假期就被繁多的作业和各种补习班施加了重压,哪里顾得上出入超市去囤零食和各式花炮。直拖到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的时候,超市里才出现了拥挤着抢年货的人群。而这时,人们脸上满是不满且焦急的神情,不耐烦的想要快点儿离开这个嘈杂拥挤的地方。除夕年夜饭桌上,年轻人草草扒拉两口就抱着手机组团打游戏或互发新春祝福,父辈们也是抱着手机等着抢支付宝红包,只剩爷爷奶奶慢慢吃着。饭后的看春晚活动也是神散形聚。更有甚者,过年宁肯和朋友聚,也不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

这年过的,多糟心呐。这貌似温馨的场面即是咱春节的今生。我儿时的红火热闹变到至今的冷清,甚至温情被手机剥夺的所剩无几。

年味儿都去哪儿了?十几年间,不过十几年,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使年味儿散的如此之快!

自古以来春节便是中国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年味儿一点一点从我们手中散去。我们要努力挽回啊!

所以,年的“前世”和“今生”,我们该保的究竟是哪一个呢?

16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