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热点文章 >

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

时间: 吴泽 热点文章

洪涝会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

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

1.洪水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洪水一旦成灾,将对地区和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物资,居民房屋财产等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经济发展。(举个例子,2003年淮河大洪水淹了沿淮三省,直接经济损失达285亿,相当于非洲某些国家1年的GDP)

2.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洪泛区内的居民住所、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遭到毁坏;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使得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贫瘠,入河泥沙增加,湖泊萎缩失调,河流功能退化,不能正常排水泄水;洪水的淹没和冲击还会威胁到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等等。

3.对社会生活生产多方面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瘟疫蔓延和流行等问题。(对,洪水可能会带来瘟疫!如1954年,荆江分洪区分洪后,灾区每平方千米就有1350人死于各种流行疾病。水灾发生后造成瘟疫的爆发和蔓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可能超过水灾本身)

4.内涝导致城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秩序瘫痪和农作物减产。(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颇为严重,2008-2010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

5.对国家事务产生影响。严重的洪水灾害发生,将会花费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乱和延误国民经济发展 严重时甚至影响国际声誉(如2022年的巴基斯坦大洪水)

遇到洪涝灾害应该如何自救?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同时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5、如果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洪水将要来临时的物资准备有哪些?

1、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2、准备饮用水、罐装果汁和其他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3、准备好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

4、准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便遇险时当作求救信号。

避免遭受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有哪些?

防治洪涝必须将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经合起来,两条措施一起搞,只有这样河道行洪能力才能增大。因此,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本兼治相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综合治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同时要把绿化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来抓。我们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因此应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以涵养水源,先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之源。

而针对于山区,防治洪涝要先做好水土保持,因为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这样,山区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要扭转以前的重库轻堤的思想,重建轻堤的倾向。增加防洪投入,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灌两用抽水机站。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严禁和限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第四,必须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第五,要防止人口剧增。第六,提高气象部门的监测、预报水平,以使人们做好灾前的准备工作。

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