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时间: 新华 心得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优秀3篇】,供你选择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

非常感谢湖北的郭永琴老师及我尊敬的教练,使我有幸于20__年11月7日在湖北天门参加了传统文化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公益论坛,此次论坛的标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天的学习,真的感触特别深,收获非常大,让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来重温这份精神大餐吧、、、

11月6日下午从汉口坐火车再转汽车于晚上七点多到达“茶圣”陆羽的故乡天门,而我们落座的金穗宾馆正好在陆羽大道边,庭园式宾馆,环境非常好。一到天门就听当地的朋友说天门乃“三乡宝地”,全国有名的侨乡,状元之乡和棉花之乡,真是好地方啊!难怪是湖北省四个直辖县之一,确实有独特之处。安顿完毕,早早休息,养精蓄锐,迎接明天开始的精彩学习!

第二天早上七点不到就来到宾馆旁边的会议场所天门剧院,已有早到的百姓排好了几米长的队伍,每个人都很规矩,不大声说话,有很多穿唐装的义工开始为我们服务,安排好人群,验票,问好,态度非常温和,脸上总挂着舒心的微笑,不断地说您好,谢谢,并鞠躬。还真有些不习惯,感觉像身处几千年前的礼仪之邦,不由得内心安宁下来。每个人都很安静,相互礼让,没有拥挤、插队、吵闹、浮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论坛?什么样的环境?带着疑惑,跟随义工老师的引领有序的进入会场,并依次坐下来,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文件袋,里面备有笔、笔记本、《弟子规》、《爱与感恩歌曲集》、论坛温馨提示。

不由感叹会务准备得细致到位。整个会场充盈着舒缓典雅的音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上大幅红底黄字的论坛主题,右边还有一高大的古圣先贤孔子像。舞台两边有两个大屏幕,右边显示舞台全景,左边显示音乐视频,会场两边和过道都有不少义工老师笑容可掬的引领人群有序就座,没有喧哗,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井然有序。约莫七点五十分左右会场一楼已坐满,一穿红色唐装的义工老师走上讲台,先深深对观众鞠一躬,然后请我们拿出《弟子规》,和她一起念:“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充满整个会场,犹如回到古时的私塾、、、读完,义工老师感恩大家并再次深深鞠躬,缓缓走下来。紧接着便是论坛温馨提示的独白,告知我们会场注意事项且为我们准备了营养健康的素食中餐及开水、凉水、茶叶水、生姜水、红糖水等。不由得再次感叹会务的用心和细心!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3

自从今年2月6号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很受教育。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必须孝敬父母。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所以孝是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这个人的品德可能就有问题。

我的父母对我们姐弟三人非常疼爱,从衣食住行到工作样样挂在心上,即使现在我们都成年了照样如此,好像我们总也长不大似的。

反观自己,对照《弟子规》,那真是大不孝了。比如,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时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观点明明是错误的,可他们就是认为是对的,自己往往会不耐烦,甚至有时说话还很呛;再比如去地里干活,父亲很少歇一会,还好靠晌,春秋天还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岁的父亲累着,总是摧他歇会、别靠晌,可他就是不听,自己有时就着急;还有,虽然离家不算远,也不是经常回家,有时连个电话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对自己的爱相比真是连十分之一也没有,这些需要在今后认真加以改过

再一个体会,就是吃亏是福。我的父母非常淳朴,也很本分,很乐于助人。我小的时候,记得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就是自己的事不干,父亲也会去给别人帮忙。因为他干活实在,都愿意找他,没有帮不到的人家。盖屋这样的大活,过去都是找人帮忙,不想现在都花钱包出去。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院子里转圈。别人家盖屋请他去帮忙,母亲不愿意,因为吃饭有点热气都不行,那么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顾他。父亲就和母亲急,硬是忍着疼去了。有个远方叔叔,他父母去世的早,父亲就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别人都说父亲傻,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照样按他的想法去做。都说老实人吃亏,可也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去年父亲脑梗住院,正好赶上麦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别人帮忙收的,并且给运到家里。今年清明节前,给我爷爷奶奶迁坟,进料压了别人的麦子和春地,父亲给人家送去200块钱,人家说什么也不要,我又买了一箱酒,父亲给送去,第二天人家又给送回来了。迁坟这个活是包出去的,咱把钱给人家包工头,后来有的不要钱,有的少收点。我和父亲都过意不去,可人家就是不要。这个人情以后有机会再还吧。所以说,吃亏是福。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