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范文网 > 心得范文 > 学习心得 >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

时间: 吴泽 学习心得

王亚平的事迹也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只有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1】

王亚平,1980年出生在山东烟台,她从酷爱运动,尤其是长跑项目,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是学校的校队。

每次长跑就算再苦再练她都会坚持跑完,她的体育老师说:“王亚平体力耐力非常好,能争第一的,绝不要第二。”

在她17岁的那年,王亚平凭借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成功考入长春飞行学院,在那一年,她勤学苦练,掌握了四种机型的驾驶能力,老师们对她的评价都是成绩十分优异。

在2001年,她成为了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的一名飞行员。

并在后来的几年遇到了赵鹏,阳刚帅气,做事认真的赵鹏就此出现在王亚平的世界,赵鹏也看中这位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女生。2006年两人正式走上婚姻的殿堂。

一位向往太空的追梦人

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航天员队伍首次为女性开放。

王亚平踊跃争先,参加了选拔,赵鹏和王亚平的家人一开始是持反对态度,但是王亚平是那种一旦认定目标就坚持到底的人,所以赵鹏在后来也全力支持王亚平的航天梦想。

但是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种压力,在地面上也要经过很多次考验和层层筛选。

受试者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

在低压试验舱经受5000米、1万米高空环境的考验,测试耐低氧能力;

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前庭功能 ;

进行下体负压和头倒位等各种耐力测试以及超常规的心理检查;

在经过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体测试后,王亚平成功通过审核,成为了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飞天之路从不偏爱女性,女航天员的付出往往最多。因为太空是失重环境,宇航员进入太空后,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都会减弱,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骨骼退化的现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对太空环境会更加敏感,要克服弱势,就要加倍努力和做更多的准备。

一位摘星星的妈妈

在神舟十三航天任务的出征时,王亚平已经有了一位5岁的女儿,在神舟十三发射前现场,女儿眼眶湿润对着妈妈说:

“妈妈,我想要你回来时帮我摘星星”

王亚平回答道:“那你要妈妈帮你摘几颗星星呀”

女儿说:“一颗就好。”

“为什么只要一颗星星呢?”王亚平问。

“如果都摘了那天上就不亮了”女儿说。

说完,两人挥手道别,王亚平奔向太空...

返航出舱后王亚平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一百八十多天的太空之旅很不容易,我想跟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相信王亚平的女儿此刻也是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王亚平,在我心目中她是意志坚定,刻苦勤奋的追梦人、是敢于遨游太空为女儿“摘下星星”的母亲,是报效祖国,敢为人先的时代楷模,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坚定搏击者!

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2】

今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随后航天员王亚平平安顺利出舱。王亚平在接受央视总台记者采访时对女儿说道: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王亚平是我国第1位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两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女英雄。但谁曾想过,她原本也是一个在田埂上奔跑打闹的农村女娃娃!

王亚平是地地道道的山东烟台人。父母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农家孩子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体力运动,例如和小伙伴们在乡间小路上肆意奔跑、帮父母做些农活等,这就为王亚平锻炼超强的身体素质奠定了基础。

王亚平从小在学习上也是个强将。王亚平勤奋好学、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小学时期担任多年班长,深受同学们和老师的喜爱。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

1997年,王亚平赶上了我国空军下地方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不近视的王亚平参加报名,随后通过层层体检项目与招飞考核,以优异的高考成绩,成为长春飞行学院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之一,此时的她年仅17岁。4年间,她完成了大学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掌握了飞行驾驶技术。

一年之后,王亚平首次驾机驶上蓝天。感受到飞上蓝天的快乐,她决定坚持蓝天梦。此后9年间,她的天空飞翔时间达到800多个小时。在她21岁那年,优秀的王亚平获得了军事学学士学位,以总成绩第二名的优异表现毕业,并被选入航空兵部队,成为一名飞行员,熟练掌握4种机型驾驶的她,更成为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

23岁当她看到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王亚平的太空梦也油然而生。她为有朝一日进入太空而准备了6年,终于在2009年载人航天工程开始选拔包含女士在内的航天员,王亚平毫不犹豫报名参与,并凭实力通过多项考核顺利晋级,在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两年后王亚平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更因为其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重重选拔,王亚平最终被确定为神舟十号飞船首飞女航天员乘组。

2013年,33岁的王亚平成功入选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随后如愿乘坐着神州十号进入太空,成为首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21年10月16日,41岁的王亚平二度“逐梦九天”,乘载神州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飞入太空。她与5岁的女儿约定,要为自家孩子与其同学摘回很多星星。

今日身为母亲,安全着陆后不忘与女儿的约定,开心地向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从中可见,每一位代表国家出征的伟大人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其实她们也是依靠柴米油盐、有家庭有孩子的平常人。

王亚平从普通农村小孩变成现在伟大的航天员,其中的艰辛和困苦无数,但是就是承受了胜于常人的苦难才能成就今天的王亚平,所以,今日这份荣耀她值得!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3】

相信有不少人听说过空军招飞,大家也都知道招募飞行员的条件十分苛刻,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想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很难。

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成为一名飞行员难,成为一名航天员则是难上加难。大家可以观察,这些年,能够代表国家航空航天领域升上太空的优秀航天员也就那么几十人,由此可见,成为一名航天员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而在这些优秀的航天员当中,王亚平便是其中之一。

而除了航天员的身份外,她还是丈夫的妻子,女儿的妈妈,以及父母的女儿。

其中,王亚平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尤其上心,在升上太空之前,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儿。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便是如此。

为人父母之后,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成为可造之材,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王亚平这次离家,最不舍的便是自己的女儿,也叮嘱女儿不能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荒废了学习。

当然,女儿也不舍得王亚平,所以为了让女儿安心,王亚平承诺女儿自己会平安回来,而且回来之后还会给她“摘星星”。

从2021年10月16日升空,到2022年4月16日安全降落,在此期间的183天,王亚平以及另外两名航天员都将在太空度过。

在这期间思念女儿了,便通过视频聊会儿天,让女儿安心,在家好好学习,等着她回家。

王亚平对女儿有多疼爱呢?这点可以从一个细节中得以体现。

王亚平在升空之前,便将女儿送给她的玩偶带在身边,然后到了太空之后,便将这个玩偶挂了起来。在王亚平心目中,这不仅仅是一个玩偶,还寄托着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家人对她的关怀。

王亚平在太空期间,她的女儿对她也十分想念,于是便想着通过绘画的方式来把自己的思念之情给表达出来。

于是王亚平女儿便画了一幅画,画面中有一位宇航员,还有一只小熊和好多星星。而那名宇航员正在摘星星。

显然,画中的宇航员便是王亚平,因为她曾经对女儿说过,要在太空给女儿“摘星星”。

时光飞逝,一转眼,183天的太空生活圆满结束,于是王亚平便和两位航天员一同返回地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走出舱门的那一刻,王亚平首先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感谢,与此同时,还借此机会对自己女儿说了一句话。她说:

“我想对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充满着复杂的情感,这是对曾经许下承诺的兑现,同时也是对女儿和家人思念之情的表达,因为她知道,再过不久就能和家人相见,就能看到那个活蹦乱跳的女儿,就能和家人一同分享这次奇妙的太空之旅。

纵观王亚平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她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王亚平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父母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寒。

不过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贫寒的家境让王亚平懂事更早,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在中小学期间,王亚平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而在福山第一中学读高中时,王亚平参加了长春飞行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招飞,凭借着过人的综合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王亚平顺利入选,开始踏上飞行员之旅。

从1997年到长春飞行学院学习,到2013年首次到太空执行飞行任务,这十多年时间,王亚平虽然成长迅速,但背后的付出更是让人敬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需要经历的训练让很多人难以承受。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训练强度更是增加了不少。但是王亚平都挺了过来,而且变得越来越优秀。

也正是因为她的出众,让她能够在2021年再次获得到太空执行飞行任务的机会,所以她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天员,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妈妈。

如今,对于王亚平而言,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隔离观察和修养,便能回归家庭,回到家人的怀抱,让我们一起为英雄航天员点赞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4】

今天上午10点04分,伴随着一片热烈的掌声,两位物理老师走上了讲台,先通过一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航天员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对航天员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会儿,我们盼望来了最美好的时刻同宇航员面对面。今天由他们为我们上一堂生动的课,他们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们向往。

这堂课的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她将要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程一开始,聂海胜叔叔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打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小球单摆的实验、陀螺的实验、太空承重的实验,这些纷纷让人震撼、让人羡慕、让人感叹。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是,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红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红色水球。

很快,55分钟过去了,这堂课敞开了我无限的回忆,也打开了我的梦想之门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5】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有小梦想,也有大梦想。而我们中国也有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而如今,我们中国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从2003年的第一艘载人火箭发射升空,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的圆满成功,我国向神秘的太空发射了数余搜火箭,其中有载人的,有不载人的。但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心血,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智慧!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达,我们中国也大胆的开始尝试在太空中进行地面上的工作,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太空授课了。太空授课就是指航天员在天空中教课。而由于太空中不存在引力的缘故,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在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的实验。而在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号中,王亚平老师就为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太空课”。

在这次太空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表演了“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制作水球”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喊绝的,就是“在太空中制作水球”了。

水球制作,一听这个名字,同学们也许会很吃惊,毕竟在地面上是无法制作的。可是在太空中这可不算什么: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带着铁环的类似渔网的工具伸进饮水袋里,然后再慢慢的抽出来。如果在地面上,水肯定会因为“万有引力”而洒落在地上。可这是在太空,没有“万有引力”这一说,所以抽出来后,水就自然形成了一面水膜。

随后,王亚平老师把这面水膜给固定在展示台上,然后去住一个挤压式的饮水袋,通过挤压,一点一点的把饮水袋里的水“挤”到那面水膜里去。这时,奇迹出现了,被加水的水膜不但没有被撑破,反而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并逐渐变圆,最终行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实在是太漂亮了。

通过这次观看太空授课,我知道并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实验,令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航天员们工作的艰辛。将来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搭上一艘火箭去探索那神秘的宇宙呢。

最后,祝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创佳绩,圆满的完成我们梦寐以求的太空空间站!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6】

大家都知道,三位可敬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已经成功升上了太空,电视上说王亚平还要在太空给我们讲课,真是十分期待,有时候,我还会想,会不会有和我读过的太空小说里有关的内容呢?

今天,终于可以在有关媒体上看到太空授课了。昨天下午老师早早地就宣布说:“明天必须好好看完,并且写出读后感。”可惜我一大早地就来到妈妈办公的地方了,所以只能在电脑上观看,视频不如电视上的清晰。

我们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边上看着,她说她也要学习一点。随着视频的播放,我们仿佛也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太空世界,也越发感觉到有趣了。我们先看到了三位宇航员在向着我们挥手,都是笑眯眯的,显得很有活力,他们在太空里能做到像武林高手一样,身轻如燕般地在飞行器内“飞”来“飞”去的,他们像横着身子攀岩一般地在舱内“游”来“游”去,虽然可能做不到十分到位,也可能会有一些气体在阻拦着,但是他们悠然自得的样子也让我十分羡慕。要是我也能到太空就好了,可是还得有未来的学习,现在只能是可望不可即。

我早就知道宇航员的吃饭、睡觉和运动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在看到的时候还是感到十分新鲜。他们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用食品袋包着,里面有炒鸡蛋、牛肉和虾仁之类的,让人垂涎三尺。宇航员喝的饮料和水都是装在水袋里的,他们用吸管吸出来喝,王亚平在喝着一杯柠檬汁的时候还竖起了大拇指,好像味道很不错,令我挺羡慕的。

这三位宇航员做运动时也十分有趣,他们用拉力器或自行车重量器来做运动。在《快乐阅读》中有一篇文章上说宇航员只有在太空里多做运动,才能在回到地球的时候和原来的体型一样,我看到有一本书上说,宇航员在太空静止呆久了,就会身体萎缩,腿竟然像麦秆一样细,实在是太惊人了。

宇航员在太空中测体重也十分巧妙,王亚平首先是给我们演示了一下两个弹簧的情况。一个上面挂了一个比较重的物体,一个挂了一个轻一些的,在地球上应该是那个挂着重物的弹簧往下沉一些,可是在王亚平手中,在太空里,两个弹簧都没有被拉长。他们测体重的质量测量仪也十分独特。聂海胜横在这个质量测量仪上,由王亚平拉动一根固定在舱壁上的有弹力的绳子来控制,机器往外晃了一下又往舱壁撞去,当撞到舱壁的一刹那,显示器上显示出了聂海胜的体重:74千克。比我才重一些呢,看来宇航员只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才能到达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太空,到达自己心目中梦想的彼岸。

王亚平又为我们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挂在小杠子上小球的运动,在地球上,之前被拿着的小球被人一下子松开,就会摇来摆去的,重心十分不稳定,可是在王亚平做实验的时候,小球却缓缓地像气体一样飘落而下,当王亚平把小球轻轻地推一下的时候,小球竟然转个不停,不像在陆地上那样很快地停下。

我们看了王亚平玩陀螺。当陀螺本来就静止不动时,把它放到舱内,陀螺很悠闲地在舱内飘来飘去,还轻轻地转动着彩色的每一边,像一个风铃、一个风车一样,实在是太好看了!把陀螺事先转好,再把它放回舱内,陀螺就会在空气中旋转起来,是不改变自身方向旋转的,而且只能看见黄色一种颜色。啊,宇航员的生活一点也不枯燥无聊,还能玩这些东西,我从书上看,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精彩游戏在等着他们。可是,一想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我便十分羞愧。

王亚平从水袋中挤出了一滴水,这滴水珠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快活地“跳着舞”,王亚平把它吸到了嘴里,滋润了一下嗓子。她把一个镜子边一样的东西放到水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时,它已经成为了一张水膜,薄薄地像特意粘住了一样贴在固定物上,水表面焕发出奇妙而又美丽的光泽,仿佛这是一面娇气的.镜子,让人不忍心打碎它,又十分想在里面照一照自己的容颜,好像这层水膜能把人变漂亮一样,的确,它看起来娇柔,让人们也感觉它十分光滑。

王亚平在水膜上加水,使它变成了一个圆滑可爱的水球,在水球里面加气体,用特制的管子吹进去,还可以吹出两个小水泡一样的东西,真是日月同辉啊!王亚平把水球染成了红色的,像是美丽的夕阳一般,我看着这东西,不知不觉地竟然联想到了火星,真心希望我们中国有一天也能开发火星文明。有几个同学还提出了几个问题。

我看着看着,也看到了有一位同学列出的算式,也听到了另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除了毛细现象知道一点之外,其他的我都听不懂,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伟大的旗帜;我希望,人造卫星和天宫一号能够更加地斗志昂扬;我憧憬,有一年人们的高科技发明能传遍全宇宙;我怀念,天地开辟时的那份纯真,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外星和不明飞行物的奥秘,我想象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威严而又美好的梦境。

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的一切。但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树立起人类在宇宙的尊严,还不算晚。

榜样7王亚平事迹学习心得【篇7】

今天,我幸运地通过电视上了一节太空授课。这节特殊的太空课由“神十”的三名宇航员指导教学,我通过这堂太空课学到了不少关于太空的知识。

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在太空舱中随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个跟头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而宇航员王亚平阿姨也给我们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戏”。她能用一个小钢丝圈套一个水膜,那一层厚厚的水膜,便镶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员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仅没有轻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变得越来越多,最后便形成一个大大透明水球,可谓是晶莹剔透,让我不禁惊叹!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这种种奇妙真令人羡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将来,我也能象伟大的三位宇航员一样,飞上太空!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神奇的太空授课结束了,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太空授课观后感的作文。

其实这次太空授课给了我无限的启迪,也增加了我对失重环境的重新认识,在这堂太空物理实验课上让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我还意犹未尽“天宫课堂”就结束了。

“太空授课”之称体重实验,用两根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如果在地球上,由于两个物体质量不同,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肯定不一样,而在太空中两根弹簧却是一样的,接着,王亚平姐姐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专门的质量测量仪,特别的奇妙。

“太空授课”之单摆运动实验,地面常见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不再呈现往复的单摆运动,而如果给单摆一个很小的力,单摆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圆周运动,这在地面上是实现不了的。

“太空授课”之陀螺运动实验,陀螺在高速旋转下会出现“定轴”现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会有这种现象。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亚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亚平姐姐将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球;将水球里注入两个气泡,气泡并不会融合在一起;接着将水球里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红球”。

通过视频通话在“天宫一号”授课的王亚平姐姐还和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