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学习经历、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什么才算好的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篇1
11月15日,我参加了在杨村英华小学召开的第5片区第10组的视导活动,有幸观摩了刘铮和刘爱琳两位老师的两节美术课,并等到了教研室专职数学教研员张英明老师的专业指点,感觉获益匪浅,不虚此行。
第一节课是四年级的刘铮老师主讲的《假如我是设计师》,本节课的整体环节设计合理紧凑,条理非常清晰,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发明最早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易于接受和掌握。同时,这节课从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应该汽车从颜色到都给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在现在的&39;汽车的各个功能,再到概念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第二节可是三年级的刘爱琳老师讲授的《梦幻中的城堡》,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课堂气氛特别好,学习氛围很浓。导入情景欣赏动画片感受各种各样的城堡给学生们不同的印象,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领着学生折纸粘贴–引导学生制作—演示城堡,层层深入突破教学的难点,在这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究--分工合作突显分层次教学。在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作品展示新颖别致同学们全员参与。
在这两节课中,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学的重点放在背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课堂。
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篇2
为加强幼儿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正确的消费意识,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海安县城东镇新生幼儿园开展了“食品安全我知道”的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中,教师首先向幼儿介绍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意义以及消费者的权益等初浅的法律知识,接着观看了一些食品安全图片,引导幼儿对合格食品和劣质食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教他们认识了食品安全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等,孩子们知道选购食品时要检查食品安全标志、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如果购买了过期、假冒等劣质食品,可以拨打12315电话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讲解、讨论,孩子们还知道了: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和变质食品;少喝饮料;少吃油炸腌制食品等安全常识。最后,还指导幼儿学习辨认了食品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
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消费意识和初步的维权意识,为幼儿从小养成科学、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篇3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内容,教师更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纲要〉中提倡:既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可是,在我们的了解中,现在孩子们的家长都很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大大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对心理疾病的“免疫能力”。同时,在学习中我还知道了: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而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敏感期”。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就是必须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
最后。对幼儿进行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这一学科学习后的一点理解,通过学习,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既然学习了,我就从现在做起,认真面对我的孩子们,加强心理健康活动的教育。
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篇4
近日,拿到了孩子幼儿园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看后颇受启发,也让我想到了教育孩子中的点滴过往。我的孩子属于这一学龄段中最小的孩子,心智发育较晚,对荣辱羞恶之事不太在乎,就拿最近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来说,感觉孩子的自尊心明显增强,我告诉他:“妈妈要写篇文章来谈谈对你教育中的感想,然后交给老师。”小家伙立马说:“那一定要写我表现好的地方,让老师表扬我。”这时我惊喜的分现,原来孩子都愿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之前也是我错怪了孩子,以为他对这些事情无所谓,看来自己真的错了。在阅读《指南》之后,其中的内容解决了我个人在孩子教育中的困惑,也给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下面就其内容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就是指环境对人之影响。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些家庭经常争吵,吓得家里小孩嚎啕大哭,小孩的性格渐渐变得沉默、孤僻、不会与人交流等等。这些争执执往往是家里成员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如果家庭和睦,成员互爱,孩子内心也就温暖,阳光了。
二、家长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行为榜样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身为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家长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我生活周围就有真实的例子,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托给爷爷奶奶教管,爷爷是成天一句粗话做口头禅,我时常也听到这孩子嘴里说出这句粗话来,孩子其实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这是耳濡目染成为了习惯。但我们还可以看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一位父亲自己并不是爱读书的人,但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阅读的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就拿起一本书阅读起来,孩子在身边每天看着爸爸,慢慢的孩子也学着在同样的时间和爸爸一起看书。人类的动作是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从小培养孩子勤俭,守时、文明礼貌、勤恳、尊重长辈,爱护环境等美德,受益终身。
三、家长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让孩子在学习、生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从中获得成功,培养勇敢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孩子就会表现得自信,而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我们常听到孩子主动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做”这样的话,而家长仅仅为省事、怕耽误时间是或安危担忧,牺牲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慢慢培养出家里小皇帝,外面胆小鬼的性格,其实这样才是对孩子不利。平时让孩子自己穿衣,洗脸,收拾玩具等等,做完后就算做得不好也要马上表扬孩子,让他们内心得到被肯定,之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帮助完成。逐渐养成孩子的独立性,做一个勇敢、坚强有毅力的孩子。
四、陪伴孩子的成长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要对孩子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
我们对待孩子要抱以平常心,成才的标准是高情商而非高智商;幼儿孩子学习主要以多接触多感受为目的启蒙开发,强迫填压式的结果是思维钝化。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中小班认字识数多少多少,还那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比较,达不到就认为孩子天分不行,不是学习的料。还有的家长幼儿小班就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学这学那,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看不出孩子学了个所以然,就预言孩子没有艺术天分或不用功,怒斥责备!这些往往给孩子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孩子逐渐丧失自信心,产生逆反心理从内心放弃去接触学习,真正的断送了孩子一生某方面的才能培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没有显现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没有发现。
总之,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要用心呵护他的成长,不求汲汲于富贵,但求自食其力,不求建功立业,但求生命的过往中能平安幸福。
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篇5
4月,北房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有关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系列活动。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逐条研读和细化。并在对比、反思中,剖析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交流和分享中,深化感悟了《指南》。但在具体的操作和贯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惑。
学习体会:
《指南》对我们的教育教学非常实用,对老师们的工作也很有指导作用,能利于我们很好的贯彻落实《纲要》,规范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对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有了深刻清楚的认识,《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要做什么、大致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指南》对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们的困惑:
1、“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比自身,感觉做得不好。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兼顾大众与个体发展,避免整齐划一的标准。
2、“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是《指南》中提出的,有时候面对突发性的事件总会手足无措。我们都知道,突发事件能给孩子们提供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知道该适时把握时机,让他们随意发挥,可这样做又偏离了活动的而目标。如何利用突发事件进行灵活有效的引导呢?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
需求:希望专家老师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让我们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北房的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引导和支持,让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幼儿园如何学习心得体会篇6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
①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②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1、身心状况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
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2、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
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
如: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
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教育建议: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教育建议: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2、动作发展
教育建议: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建议: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教育建议:
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
如: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伤害。提供幼儿用安全剪刀。
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教育建议:
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
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如: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育建议: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如: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教育建议: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如: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